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大二考研正文

大二考研:兴趣使然还是为就业?

最后更新时间:2015-11-23 17:59:18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近几年以来,每年考研都是持续发热。考研,为什么这么热门呢?到底热在何处呢,其实仔细思考,我们就能发现,原来考研可以给我带来许多好处。跨考教育逻辑教研室毛访蘅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下认识,希望对迷茫中的学子有所指点。

  其一、考研给了很多同学继续深造的机会。每年我们都进行考研目的的调研,大约全国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其要考研的原因是想要继续深入学习。可能是因为我国本科阶段的教育特质决定吧,本科阶段基本让仍然以普及性教育为主,意思是什么都学,而什么又都不够深入。这对那些意愿在专业上想深入研究的人来说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的,于是意愿科研事业的人往往选择继续深入学习。另外,相当多的同学本身对研发事业有兴趣,或者想从事大学教学工作,那么考取研究生后,可能意愿继续读博士,从而提高自己在专业角度的水平。

  其二、躲避就业压力,让自己深入学习,塑造核心竞争力。从我国提出教育产业化改革以来,各大学各显其能,纷纷扩招,而各个院校的师资力量本身有限制,社会对大学本科生的需求也是有限度的,导致一段时间内供过于求,学生学习质量不佳。于是很多同学认为,继续深入学习,可能会塑造核心竞争力,譬如在一个方面上的深入,可能在找工作的时候会有优势。

  其三、改变命运,名校情结的迸发。相当多的同学可能在高中时期因为偏科或者发挥失常去了一般大学,那些同学一直在暗暗发誓让自己重新扬眉吐气。

  上述三种心态是学生们常见的心态,而考研到底为什么,实质上每个人的观点都是略有差异的。笔者认为,考研是一次改变个人发展轨迹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笔者认为考研到底为什么,说到头,实质上就是一个人在未来的生活中如何实现知识改变命运这种说法而已,也就是说,大家考研是不是可以考虑以职业规划发展为主要目的。

  很多机构或老师主张以兴趣为导向,笔者不完全赞同,首先,可能兴趣会导致学生们跨专业考试,尽管说本科阶段的积淀并不深厚,但是跨学科考试的压力和一些硬性要求是许多学生无法达到的。举个例子来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男同学本专业为法学专业,因为当年报考专业的时候出了问题,其兴趣点在化学方面,曾经多次问笔者能否跨考理学类的化学相关专业或者工学类的化学相关专业,笔者一直持反对的态度。在现实情况中,法学跨考工学或者理学,成功率趋近于零,即便初试通过,复试仍然会被刷掉,为什么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尽管笔者环节能通过,可能在理工类学生的本科学习中,要经常的大量的进行实验活动,对于文科生没有这种经历的来说,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活动基本无法参加,导师在复试可能会被文科生的执着感动,但考虑到实际情况的不可操作性,往往不予录取。

  其次,兴趣本身可能作为爱好存在,不一定要作为职业存在,当然如果职业和兴趣能合二为一最好,但目前情况是社会岗位供给和专业供给不能形成良性循环。所以笔者主张,以职业规划为考研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说考研的真的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自己在若干年后,凭着当初所学的某个方向上的知识有一碗饭吃。

  文章来源:跨考教育,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