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大四考研正文

从2019考研人数新高解读2020考研研情分析

最后更新时间:2018-12-22 11:01:41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今天是一年一度考研大日子开始的一天,从之前现场确认人数的总数字来看是290W,比起2018年的238W而言上涨了21.8%,而2018年的考研人数本身已经比2017年上涨了18%了。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上涨了,而2020年按趋势将会迎来第五个上涨年头。如何在众多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大概成了2020年考生首要需要考虑的问题。

  看见近几年不断攀升的考研人数数据,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选择考研的人越来越多?是研究生很好考,还是本科学历不顶用,还是什么其它的原因?

  首先这里要破大家一个梦,研究生并没有很好考!

  据对各校招生人数的盘点会发现,优质大学(也就是传统的211/985,今天讲的双一流)的研究生录取人数并没有显著提升,甚至部分大学还提升了研究生的入学门槛——从原来的参与统考到了现在更符合本校需求的自命题,从考试参考书这一项就让很多考生望而生畏。

  其次从教育部公布的2016-2018研究生报名和录取的比例来看,三年分别是:2016年3.42/1,2017年3.40/1,2018年3.3/1,报录比是呈现下降趋势的。

  所以说考试人数的攀升只能说明——想挤进一个研究生的门槛越来越难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如此难考,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了前仆后继?是因为本科生的学历不好用了么?

  其实说本科生学历不好用这句话并不完全客观,如果你出身二三本院校,同时甘心干着与四年所学专业完全不同的工作,且愿意屈身于一些中小型公司,干着最基础的工作,不是靠能力而是靠换工作来提升工资。如果你能接受这些,别说本科学历,就是专科学历,也是可以的。

  然而,如果你是应届生,想去一些上市机构的总部工作,比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比如TMD(头条、美团、滴滴),亦或不在这个范围内,但我们耳熟能详的其它的公司,那么211以上出身,年级优秀学生身份还是可以竞争一下管培生,否则,除非你经过几年的社会洗礼,尤其优秀,可以挣扎着进入,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考研的再一次选择,改变院校出身,用两年多的读研时光为自己换取平等进入心仪公司的机会,自然越来越多的人迫不及待的加入考研大军。

  至于其它原因有么?必须是有的,而且很多你可以通过百度搜到一堆,例如读研是向学术转型攻坚的中转站;很多学生不愿面对就业,选择读研缓冲;当然还有些人只是为了一个研究生文凭,就像二十年前很多人都想要个本科文凭一样。

  当然,除了这些原因,我们还可以从其它角度看出些考研有一定必要性的端倪。

  首先从国家政策角度,国家有意提升研究生培养规模。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去年发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研究生教育向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型,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适度增长,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其中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

  这个规划就如同一颗定心丸,为考生报考增强了信心,而且从近两年的学硕和专硕的报考比例来说,也不难发现,不仅是社会对于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兴专硕学科更感兴趣,学生本身对专硕的认识也变得越来越高,使得研究生在选择专业的集中性降低,导致部分专业的报考存在分散性,降低了一部分录取压力。

  其次,从毕业工作选择方面,公职人员也要高学历。

  曾经,适用于所有毕业生一年两次的大事件,除了考研就是公考,然而,从2019年起国家公务员考试提高学历要求并缩减招考人数,当年这一大人员分流缩减,必然导致考研人数的增加,而且现在很多公考职位的需求人才也是研究生学历优先。

  除了公考外很多师范生选择当老师,然而现在很多优质院校,甚至口碑不错的私立初高中院校,都是研究生优先的政策,且在职称评定时优质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可能还会有一定的倾斜性。

  最后,市场遇冷,让很多选择二战或在职考研

  从2017到2019考研人群里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往届生越来越爱读研了!

  2017年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在职考研人群的热情彻底点燃了数据统计表,人民日报曾作统计,以湖北和河北两省为例,应届生与往届生的报考比从之前的2.5:1,到如今的1.4:1。

  而这一增量很大一部分是和在职人群更能清晰的感受到市场寒冬的来临,更清楚的知道一个好的研究生文凭会是增加自己在“冷冬”时节竞争力的一个有力的保障,而且大概在职的人更能体会唯有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被市场抛弃的道理。

  除此之外,每一年都有很多落榜的应届考生,不甘心就这样与研究生失之交臂,选择了二战,随着每年应届考生的上升,二战人群比例也会不断上升,这也导致了整体人数的攀升。

  那么对于2020的考生,在面对这样的大趋势的情况下,又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备考呢?

  首先,越早明确目标,越早进入复习状态,设定复习节奏,越能增加胜算。

  有人说过早进入考研复习的状态会增加整个备考过程的疲惫感,会因为瓶颈期过长而动摇军心,中途放弃。

  这里跨小考只想说其实会中途放弃的人,会有一千个选择放弃的理由,而会坚持的人,越早进入复习状态,越能打扎实基础,更好备战。要淌过千军万马,不准备充足怎么能行?!

  其次,了解备考专业的院校排名,及相关情况与自身差距,切实提升自身实力,切勿盲目报考。

  这里跨小考要特别提醒准备跨校跨专业的考生,因为双跨考生在自身可获取讯息和目标院校专业讯息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而由于这种讯息之间的不对等,让很多考生在很早开始备考的情况下却多做了很多无用功,整个复习处于慌乱状态,不仅影响复习成果,还很大程度上打击备考者的自信心,变成了满怀热情最后暗淡收场的结局。

  想要更对等的接收目标院校专业的讯息,除了花费大量时间从不同渠道进行收集外,也可以选择一些院校关系强悍的考研机构的低价解读课程,如果能有专门老师辅以你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解读,当然更好了。

  说到这跨小考还要多说两句和机构课程选择有关的话题:

  一是院校关系强悍,如果一个辅导机构背后没有一棵可供乘凉,不可供运用的院校关系网,说白了,就是这个辅导机构对院校关系的解读也是从百度、360等引擎端搜索出来的结果,那么这个钱,跨小考觉得你还不如给自己买点好吃的花的实在,而判断这个考研辅导机构的有没有能与院校有交集的实力,其实可以从该机构的负责人是否能有与不同院校相关人员共事的机会,这点很重要!

  二是知识付费时代如何选择低价付费课。

  在尚未进入知识付费时代的时候,这些对院校解读多是免费的,但针对性的,细节性的较少,千篇一律的比较多,说白了内容不够精准,然而从互联网端引领的知识付费开始,终结了免费送hi带,但相关课程对所需内容的精准度更高了,而且相应的一些线下的低价付费课,还能有类似一对一诊评的服务,更加贴近所需,对于2020可以的小伙伴,可以在寒假找一些,类似于寒假预科班一类的考研先期辅导,提前给自己一个更了解自己更了解院校的机会。

  文末,跨小考相对大家说,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不想沦为炮灰,不想让一年的考研备考期被迫变成两年,不想即使读了研究生,结果到毕业却比上当年本科毕业后努力工作的同班同学,那么清你一定努力向着双一流前进,不要将来后悔!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