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09年考研计算机大纲

最后更新时间:2012-09-05 11:48:18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09年全国考研计算机科目统考经过专家分析,进行相对改革: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试科目调整后为4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一和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即全国统考),卷面满分值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和150分。
  2、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的考试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各科比例大概为45、45、35、25),重点考查考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在考试大纲中确定。
  3、复试不统一,仍然由各学校自行安排。
  面对第一年新改革,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可能有些慌张,其实大家都面对着新改革,就像我们应对高考(Q吧)的改革一样。大家"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去面对改革,做好充分准备,考研(Q吧)很大程度还在考察一个人的心态,恒心和毅力。下面对09计算机专业统考的一点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专业课考试分析
  1.统考试题一般都会非常注重基础,面可能要广,教育部文件中也已经强调了重点考查考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所以大家务必把精力放在基础知识上面。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一些基础算法必须弄透彻。
  2.由于各个学校的差异,复试的比重肯定加大,所以大家对复试重视程度更要提高。
  3.要重视统考大纲上的每个知识点,仔细分析大纲。
  二、专业课复习指导
  准备:
  1.尽早准备,统考的科目比较多,所以大家比往年要提前准备专业课。准备的越充分,就会越踏实。
  编辑:李霞
  2.收集一些名校真题,把握一个大体的复习方向。尤其是那些往年专业课考的比较多的学校的真题,比如清华,北航,科大等,这些学校的专业课考的比较综合,和统考科目相当接近。
  初期复习:
  在复习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复习规划或者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复习计划和一个整体的复习纲要,各门课要协调好复习时间,比如上午复习英语(Q吧),下午复习数学,晚上专攻专业课,每门专业课间要协调好时间(比如一天复习两门),下面是几点具体的建议:
  1.在大纲出来之前能把四本书从头到尾细看一遍,对每一门课掌握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并建议每一科准备一个笔记本,在看书的同时把重要的知识点抄下来。操作系统和组成原理,基本概念名词术语比较多,进行归类整理。对于数据结构,最好把一些经典算法也写在笔记上,适当注释,以后再看笔记进展会快很多。
  2.多做一些习题,书后的习题、题集上的题目,还有往年试题,有些经典题目要做多遍。
  3.意志坚定,计划合理:一旦决定考研了,就不能处于考还是不考的边缘,而要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包括每天的一个计划和一个整体的复习纲要,有了目标和计划就有了一个前进的方向而就不至于茫然,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4.要做到下面两点:一就是达到简单的题目又快又准,一些简单的结论一定要记住,不能考试时候现推断;二就是要选取试题或者历年真题做模拟,一定要模拟两次以上,掌握时间的分配,这个很重要。每年都有很多人考试时时间分配不当或者把会做的题做错了。
  下面是几本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复习的初期可以参考:
  《数据结构》:清华大学严蔚敏老师主编的,这是一本很有权威的教材。最好买一本人民邮电出版社的辅导资料。
  《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汤子赢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是适合于入门的教材。这本书深入浅出,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多看课本,一遍一遍得看,把上面的一些概念都要搞清楚。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四版),基本概念术语比较多,多看。
  还向大家强调一下,多注意一些名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Q吧)入学考试的试题,对其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解答和扩展,能引导大家有针对性的复习。
  三、计算机专业考研统考名校名师介绍
  初试统考后,复试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所占的比重就会大大提高,所以大家在选取学校的以后要有所重视,下面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些名校名师,以便大家参考。
  清华大学:应用和系统结构更强些,某些方向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优势领域包括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同时拥有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国家重点学科。
  张钹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智能机器人、模式识别以及智能控制。
  吴建平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形式化技术和协议测试、高性能路由和交换技术等。
  杨士强主要研究方向: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和浏览、视频分析和流化技术、分布式多媒体系统、视频压缩、嵌入式多媒体。
  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优势领域大多和硬件相关。设有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研究所,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部分导师简介:
  陈火旺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等方面。
  卢锡城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大规模分布与并行处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发展势头最猛的学校之一,在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和体系结构、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方向有优势。建有由李未院士领导的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虚拟现实新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软件网上联合研发中心。
  部分导师简介:
  李未主要研究方向:理论计算机科学、大规模网络计算。
  马世龙主要研究方向:网络环境下计算的模型、逻辑和计算的动态统计行为研究、海量信息处理的计算模型研究、数据仓库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特别是各种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北京大学:软件方面尤其在中文视觉听觉信息处理方面有优势,由王选和杨芙清两位院士领导的方正和青鸟证实了它在中国当前软件界的实力。硬件方面有一位院士王阳元。
  部分导师简介:
  杨芙清主要研究方向:系统软件、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和软件工程环境、软件工业化生产技术等。
  俞士汶主要研究方向: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
  唐世渭主要研究方向: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Web信息处理、数字图书馆等。
  肖建国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与数据库技术应用、彩色图像处理Internet与信息安全。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方向的发展很快,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优势领域包括系统软件,网络信息获取与处理,并行与分布理论,数据库等。
  部分导师简介:
  伍民友主要研究方向: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并行与分布式处理系统、多媒体视频系统、互联网与宽频接入网及无线网络与传感器网络。
  陆鑫达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计算及应用、异构计算及元计算(包括Grid计算)、网络计算及其编程环境、机群计算(包括体系结构及中间件)、遗传和进化算法在映射和调度中的应用、分布计算及移动计算、智能代理等。
  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是浙大计算机唯一一位院士,它所带头的计算机图形学,智能CAD在国内无其右者,而且浙大开放式的校风,贤才的远,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建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势领域还有CAD/CIMS、虚拟现实,网络与多媒体、产品创新设计、智能信息与人机交互技术等。
  潘云鹤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形象思维、计算机图形学、智能CAD、计算机美术、工业设计。
  卜佳俊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移动多媒体、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CSCW。
  哈尔滨工业大学:他们与许多学校和研究机构搞学科并建,吸纳了很多外来人才,增强了哈工大的整体实力。目前哈工大承担的项目经费已超亿元。他们的优势领域包括:智能机器人,CIMS与系统集成,智能化中文信息处理机器翻译技术,计算机网络及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等。
  洪炳熔主要研究方向:分布式人工智能、多智能体机器人系统、智能机器人、传感融合技术、自主导航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网络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王晓龙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信息处理、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学、声图文智能计算、商业智能等。
  南京大学:优势领域包括软件自动化与形式化方法,分布计算与并行处理,系统软件及其信息安全,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数据库技术,语言信息处理等。拥有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部分导师简介:
  孙钟秀主要研究方向:分布计算和操作系统。
  徐家福主要研究方向:高级语言、新型程序设计与软件自动化。
  以上改革信息也会对同学专业课复习有所帮助,可量行掌握。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