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历史学考研高效复习方法及教材推荐

最后更新时间:2019-05-30 14:31:16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20考研的同学都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当中。历史学考研的同学也开始着手历史学专业课的复习,那么历史学考研该如何进行复习呢?今天,小编就推荐一篇历史学考研复习方法及教材的推荐,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度,调整计划。

  一、关于复习的步骤

  (1)第一步:了解考研,认识自我,明确选择。

  很多同学在决定考历史学研究生的时候,对历史学考研还非常陌生,时常会将自己人生中经历的类似的“大考”经验套用到考研中,比如将高考经验、高考复习方法运用到考研中,殊不知,高考与考研是完全不同的两类考试,不仅考试内容不同,选拔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考研具有清楚的了解是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也只有在了解考研之后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了解考研、认识自我,是考研必备的第一步。明确自身考研的目的,是单纯为了寻求一个好考的专业,提升学历为了更好就业,还是出于对历史学的热爱,渴望在历史研究中走的更远,这也会影响到后续的择校。此外,也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认识,不应妄自菲薄,但也绝不应夜郎自大。考研是一场需要坚持、毅力与付出的考试,不辜负自己的青春与付出才能在最后有所收获。

  (2)第二步:确认学校,选择方向,明确目标。

  考研与高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考研是先选学校再考试,并且初试时只有一个志愿,因此对目标把握的准确度要求更高。

  历史学考研除统考外,大多数院校尤其是优秀院校,基本上实行的都是自主命题,每一个学校考试的题目、类型都不一样,所以盲目地广撒网式复习是很难有成效的。很多同学时常觉得时间还早,现在定学校尚早,先看书就行了。殊不知,有些学校连参考书都不一样,不确定学校,盲目复习,如何能做到“适配”呢?越早确立学校,复习将越有针对性。

  另外,确定学校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明确复习方向与内容,还是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有目标的追求是追求,没目标的追求是虚度。

  (3)第三步:制定复习计划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进行的时间很长,而且还是一场完全靠自己的考试,没有老师的督促、没有各阶段的复习规划,需要靠自己的自觉与坚持完成这场战役。

  时间长,容易产生疲惫感,并且容易松懈,但如果不能严格地要求自己,复习的效率会降低很多。所以需要在开始复习之前,便制定一个大体的复习规划,将漫长的考研复习划分为不同阶段的,并明确自己在每一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完成阶段性任务来督促自己、激励自己。

  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需要综合考虑自身专业水平、报考院校、期望分数等多方面因素,博仁考研每年都为不同情况的考生提供一些复习计划,各位考生可以直接索取参考,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案。

  (4)第四步:进入复习阶段

  前三步是预备阶段,当全部基础内容都准备得差不多时,便可以进入正式的复习阶段了,在漫长的考研路上,切记要严格执行预定计划,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关于复习教材的选择

  关于参考教材,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学校有指定教材的,一种是学校没有指定教材的。

  (1)有指定教材的学校

  这类学校大多很“友好”,每一年在公布“招生目录”的时候便会公布参考教材。这种学校较少,但是对考生尤其是跨考生而言却很便利,只需要按照教材清单购买即可。

  (2)没有指定教材的学校(包括统考)

  大多数自主命题院校是没有指定参考书的,还有,统考也是没有指定参考书的!

  目前市面上通行的所谓“统考十一本”其实并不是教育部官方指定的,而是历届的历史学考研学生通过经验结合市面上的历史教材所做的选择,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后就形成了“统考十一本”。就目前来看,“统考十一本”用来应付统考还是可以的,同时也适用于大多数院校,但是对于部分自主命题院校来说已经呈现出了明显不足。

  除了“统考十一本”外,市面上通行的还有“北师大九本”。“北师大九本”是由北师大老师为主体编写的一套历史教学用书,对于报考北师大的考生而言这套书肯定是必选之一。

  其实无论哪一个版本,其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通史内容,差别就在于编写体系是不同的,考生根据不同的编写体系来学习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知识体系,一份合理且符合逻辑的体系是有助于知识的巩固与吸收的。

  随着历史学科的发展和考试形式、内容的改变,参考书也是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的。之前选择少,现在可选择的教材增多了,如果能够针对院校来进行选择时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博仁考研推荐的参考书就在逐渐发生变化,不再局限于“统考十一本”或“北师大九本”教材,而是开始根据报考院校给学员推荐更适合的参考书,其中最明显的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已经开始逐渐进行过渡。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考试要求,结合自己的复习习惯与进度,选择适合的版本才是最重要的。

  三、关于复习的方法

  每年博仁考研的成功学员都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大量的备考经验,其中自然包括复习方法。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他人经验更多的是起到参考作用,毕竟每个人无论是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学习能力与习惯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建议同学们能够结合他人经验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也正是考虑到上述问题,博仁考研给学员制定的复习计划也都是按照其自身情况制定的,是真正的个性化复习方案。下面将为学员制定复习计划时最常见的问题简单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让大家有一个参考。

  (1)教材应该看多少遍才合适

  教材应该看几遍,主要取决于考试范围。选择统考或是考试内容是历史综合(即中国史与世界史均要考)的同学,教材内容较多,如果花费过多的时间看教材容易因小失大;但是对于分科考试(即只考中国史或世界史)的同学而言,教材知识不牢容易知识点不全面。

  一般来说,理想状态下教材是应该看三遍的,最少也应该是两遍。第一遍学习仅仅是一个通读,这个过程中不需要看得很仔细,仅仅需要对整个历史框架形成一个基本印象,通常在第一遍阅读之后,会进入一种状态,即“看到的都知道一点,但是说不清”,但是这就够了,在第一遍阅读时我们只需要达到这样的状态。

  第二遍学习,应该进入精读阶段。本阶段中要有意识地进行笔记的整理,并且需要对书中某些知识点有敏感性,学会抓重点,并且开始根据教材整理名词解释、论述题等内容。第二遍阅读过后,需要达到基本知识都能够比较系统地说出、但是容易说不全的水平。

  第三遍学习,其实是一种查缺补漏式的阅读。这个时候不需要对教材进行完整学习,而是针对自己尚且不熟悉或是掌握不准确的内容进行突破即可。这个过程一般是在12月初的时候,花费大约一两个星期左右时间来完成。

  三遍阅读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复习方式,但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会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无法完整实现,不过最少也应该有两遍阅读。很多同学想要“走捷径”,跳过教材直接阅读“复习资料”,这种做法乍看似乎可以用来应付历史学考研,但是这样做最大的问题就是掌握的知识点不全面,基础知识不牢固,历史框架不成熟,遇到需要自由发挥的题目就无法应付。

  博仁考研建议大家,教材是一定要读的,无论准备任何考试,教材都不可不读。

  (2)是否应该做笔记、如何做笔记

  是否应该做笔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身的。如果确实是记忆过人,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并且思维能力与综合能力较高,不记笔记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样的同学可以将时间放在学习更多的知识上,而不是浪费在记笔记上。

  大多数学生,依旧还是选择记笔记的。记笔记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体系培养的过程。尤其是到了后期,在冲刺复习阶段拥有一份自己熟悉的笔记,复习起来得心应手。

  至于笔记应该如何去记,主要还是依据每位同学的习惯。很多同学习惯按照书本框架进行整理,有些同学则喜欢按照大纲知识点进行整理,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但无论选择用什么方式去整理笔记,有一点是一定要明确的,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我们复习教材的任务量,而不是抄写教材。如果一本300页的教材,笔记整理出310页,那很显然这是一份失败的笔记。笔记的目的就是精炼与准确,否则是不适合用于考研复习的。

  此外,还需要明确一点,笔记绝不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的重点。笔记是为考研复习服务的,如果在进入11月、12月考前冲刺阶段的时候,第一轮笔记仍然没有完成,是应该果断放弃的,切忌因为记笔记而耽误后期的冲刺与复习,导致因小失大。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