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考研数学的利与弊

最后更新时间:2015-04-23 17:46:54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在考研初期,伴随着同学们大量专业选择问题的到来,在深层咨询之后,我们了解到:专业选择背后的原因往往跟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分析考研数学的利与弊

  数学,考还是不考?这是一个问题。

  在考研的13个学科门类里面,所有经济学专业、大部分管理学专业、绝大多数工学专业和一些农学专业,都对数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无论是工科要求的数学一、数学二还是经济管理类的数学三,抑或是农学门类的数学(农),无一例外都对我们的数学能力提出了不小的要求。其中,工科数学难度最大,其次是经济管理的数学,最后是农学数学。

  许多同学在学习了一两个月数学之后,最终痛苦地选择了放弃数学而改换其他专业进行考研。到底数学是否值得我们继续坚持,我的观点是希望大家坚持考数学,下面给大家慢慢阐述。

  首先,数学很重要。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技能,学好了数学就等于多了一技之长。

  我们从小就知道: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数学要求高的专业大多数都是技能型的专业,其毕业的出路往往都要比一些不考数学的专业要好很多。比如电气、机械、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都属于国家的核心支柱产业,就业待遇非常好并且越老越值钱。所以,我们的辅导老师往往会告诫同学们: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放弃数学。

  总体而言:考数学的专业比不考数学的专业就业好,考数学一的专业比考数学三的专业就业要好。

  其次,数学很难。

  很多同学讲了,“老师,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数学的确很重要,但是我一做题就头疼,我也挺喜欢我的本科专业的,但是就是因为数学难度大才不得不选择了放弃数学。我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今天要重点给大家重点分析讲解的。

  许多同学会因为数学难而放弃数学,选择换专业考研来继续深造。这种做法很聪明,因为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这种大概率的成功。而还有一部分同学,他们会选择迎难而上继续挑战,我更欣赏他们的精神和勇气。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两种选择的区别:

  第一种选择:扬长避短。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比如说潘长江,他的个头小,我们就不能让他去成为像姚明一样的篮球运动员,所以他选择了更适合他的艺术界来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如果说数学对于你而言已经成为了你的负担,你随时随地因为它而感到痛苦,那么你就可以考虑放弃数学来选择走其他的道路,或许你会取得不错的成就。

  但是还有一种选择:知难而上。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讲,只要用心,数学是一定可以学好的。毕竟我们已经经历了残酷的高考来到了大学,就说明我们是有一定的数学功底的;考研数学毕竟也是应试考试,有自己的特点和技巧,只要掌握了好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勤于训练,再加上一些外力的辅导,取得一个好成绩也不是什么难事。

  扬长避短是一种选择,选择的是一种大概率的成功;知难而上也是一种选择,可能艰难,但成功之后的喜悦往往远远大于那些扬长避短的人们。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以考上为目的,扬长避短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以突破自己为目的,知难而上或许可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功!

  是不是考数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考试问题,更是一个深入的关于理想和现实的博弈。

  无论大家怎样选择,请大家记住:选择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欲望。要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一个清醒的头脑,做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