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经济学考研:经典教材解读之《西方经济学》高鸿业

最后更新时间:2016-07-04 16:02:39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2017经济学考研:八大经济学考研重点书目详解

说道经济学的经典书籍怎么能少得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呢!无论是统考还是自命题的院校,这本书都几乎毫无悬念的入选历年经济学考研的参考书范围,2017年考研的小伙伴,你是准备读呢,还是读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17年经济学考研:经典教材解读之《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希望能有助于大家的复习哦!

即刻咨询相关信息>>

(一)教材介绍
  本书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和吴汉洪教授、北京大学刘文忻教授、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尹伯成教授,共五名教学人员组成编写组,高鸿业教授任主编。
  本书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版顺次于1996年、2001年和2004年出版。第一版的序言指出:“正如西方学者所承认的那样,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演变性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方经济学会出现新的内容以及不同的着重方面,反映这些情况的教科书必然也应如此。因此,本书在将来势必要进行修改和增删。”即以第三版而言,其出书的时间距今已有三年。有鉴于此,第四版的编撰成为应有之举。此外,使用本书的经验和改善本书的章节安排也使新版的编撰成为必要。当然,第四版的主旨仍然保持不变,即:介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加以简要的评论,以便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而与此同时,又能避免它可能带来的不良的副作用。
  
    (二)版友使用心得
  A:读书时学校用的是第二版的,今年考虑考金融联考研究生,这本书也是网上推荐的教材,据我所知,很多学校也是用这本书作为教材使用的,非常经典,能出到第四版也说明了他的经典。相比曼昆等人的书,国内教材读起来反而要难一点,但外国教材太罗嗦了,的确容易懂很多,但也太耗时间了,一句话翻来覆去说好几遍,而且中文版翻译水平也参差不齐,看看哪厚厚的大部头就很明显了。读书时有的专业课用的原版教材,上课时背着那好几斤重的书就挺痛苦的。很多学校用曼昆等人的书效果并不好,老师和学生都痛苦,这是我很多同学的反应,不过用外国教材会显得学校有水平,所以很多在申请什么评优的学校就喜欢用外国教材,评完之后再用回国内教材。
  B:学习西方经济学首先挑选好的教材,所谓好的教材标准不同,不能只看作者名气大小。对于是看国内教材还是国外教材,我想从中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国内教材偏向理论,比如高鸿业老先生的西经教材就很经典,很系统的阐述了西经的基础知识,是个很不错的入门教材。通读两遍,你就会对经济学基础有很好的把握。看这本教材的另一个好处是,对付国内一般的经济学基础考试很实用;国内教材缺点在于重理论,轻案例。国外教材的优势在于案例比较多,贴近生活,对经济学入门教育很有帮助,看完教材以后会让你发挥主动性去思考经济学问题。国外教材缺点就是应付考试严重不足,很多东西,都是以案例来告诉你结果,这一点不太适合中国国情。
  C:考研专业课考146,主要是当时考研的学校指定教材是高鸿业老先生的,本科专业不是经济学,所以自己自学,自己把高鸿业老先生的书看了3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第一次看非常吃力,很多不懂,三次看完后,基本都全懂了,然后就做笔记,自己认为重要的,就记下来,而且分类,比如哪个知识点可能考哪种类型的题目,然后就是背,包括图,那些图要会划,当然是在理解基础上背,最后是结合当年的热点问题,看能用哪个西方经济学知识去解释或提出对策建议,当然这些是针对考试的,现在自己教西方经济学和写文章,认为学好西方经济学,必须要有数学的功底,做研究更是如此,当然也要计量经济学也要好,至少一些常用软件要会操作,要不然发文章就太难了。
  D: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觉得首先当然是得过一两遍教材,理清脉络,要学以致用,联系实际,不能硬搬西方的理论,凡事多想想。
  E:高老这本书的特点是框架清晰、逻辑严谨、尤其是他自己亲自撰写的结束语很重要,归纳本章知识结构。有助于知识的整合。每个节次都只是客观的阐述该理论的大致方面,而结束语却会对根据该理论提出的背景进行分析,还会简要评价该理论、我之前也看过厉以宁的以及清华的蔡继明的,感觉他们的框架很不统一。一会用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观点,一会又跳跃到其他学派上,且明显给人感觉没头绪的乱跳。而高的前后框架很一致,不会出现此问题。
  F:对于高鸿业版的微观和宏观关键还是多看书,多理解。因为高老编的这套书综合性、全面性还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梳理好结构,经济学的学习主要还是在于基础的知识,基础一定要打牢。在我看来,微观一定要掌握各种定义、定律。熟悉各种曲线的推导过程及其思路,分析问题时图文并茂是一定的。宏观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宏观的各种流派相对来说多一些,因此至今都还没有比较统一的学派,但有主流的学派,诸如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学派、新古典主义学派等等,按照我的学习经验,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熟悉各种主流学派的一些基本理论基础,注意区分各种学派在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化时,相应的消费、投资和储蓄外加进出口(这是在开放经济时需考虑的)的变化情况,这就得理清各种学派的理论基础。
  G:对于微观,看的时候做好笔记,把图都搞清楚。很多地方通过图形的对比就记住了相同和不同点,而且图形的小角落,各个点的对应都很重要。微观主要就是找交点,以达到均衡。对于宏观,当时看了很多遍才从整体上有了一个体系。注意各个名词的含义,有好多模型要多看多记多模仿才能融会贯通。注意对比。课后题当然要做,对于课文中的知识点是个巩固,也进一步发现存在的问题。
 
  相关资料:指定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
 
  (三)第五版(2011年年初发行)与第四版的区别
  第五版充实了第七章第三节寡头部分的内容。将第四版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和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合并为一章,即本版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扩充了对博弈论的介绍,即将第四版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扩充为一章,即本版第十章。第四版第十四章的内容,在表述方式上作了一些调整。在第四版第十六章中增加了一些案例,同时删去了一些与宏观经济理论不大相关的内容。去掉了第四版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需要这些知识的读者可以从国际经济学或国际贸易等课程中吸取到。放弃了第四版第二十章关于is—lm—bp模型的介绍,取而代之的是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增加了一章,即本版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更新了宏观部分的一些数据。在总论方面,全书各章均增加了练习题的数量。其次,对第四版第二十三章的部分内容作了一些删改、更新,以增强时代感。
 
  (四)关于版次选择问题
  第几版都可以。而且不要拘泥于书上的内容,而是以这本书为基础,把该书上的知识点都搞懂的前提下,看看其他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内容,还有财政学的内容。举个简单例子,高鸿业书中关于增长的理论提到索罗剩余,还提到了古典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但是都介绍得比较浅,古典模型部分,书中并没有提哈罗德-多马模型,也没有对在这个模型框架下其他人提出的修正模型展开,像这样知识就有局限性。而对于研究生学习,各种增长模型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区别特别是观点的创新点等等,都是应该掌握的。
  始终认为,就一本经济学的书来说,高鸿业这套还是知识点比较集中,而且语言比较通俗易懂的,不存在大量数学符号。但是,他因为很全,所以一些部分就没有说到位。还比如最后部分新古典经济学,货币主义等的练习区别,是宏观领域很重要的问题,但是书上都介绍到了,但是区分的不是很详细,这些都需要再通过其他书来补充的。所以我觉得看哪本书不是最重要的,所里面考试也不是完全按照书上知识考。而是通过一本书作为起点,在读的过程中,通过书的脉络框架,去熟悉经济学各个部分,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兴趣去深入学习。这样,相信在笔试和面试阶段,都能够获得好成绩。
如果你对经济学考研还有疑惑,如果你找不到这本书的正确复习方式,如果你对翻身方案还有迷茫,如果你对自身的复习结果没有足够的信心,那么跨考半年魔鬼集训营,不仅帮你吃透此书,强化拓展练习,将会是你最后150天快速提分的不二的选择!
报名参加半年集训  了解半年集训营
 2017考研信息交流群329446765
相关推荐
复习指导 2017考研公共课复习指导和做题方法汇总 二战考生复习指导与经验谈汇总
考研时间 跨考教育整理—2017年考研时间表 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复试分数线 34所自主划线高校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 历年考研国家线汇总(跨考教育整理)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