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金融硕士考研院校推荐之中国人民大学

最后更新时间:2016-08-01 11:00:17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关键词:金融硕士考研  院校推荐
 
金融学考研一直是考研的热门专业,因为各种金融机构对这方面的人才学历要求比较高,所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解决在考研择校方面的问题,小编搜集资料整理了2017金融硕士考研院校推荐之中国人民大学,请大家参考

即刻咨询相关信息>>


  【专业特色】
  传统、新兴领域都有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金融学专业,具有50多年的历史,拥有我国金融学科第一批硕士和博士点。该专业在中国金融界历来被尊为权威,实力非凡。作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为有志于从事金融学领域高层次研究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学术平台。
  人大金融学专业不仅在金融理论与政策等研究领域拥有传统的学术优势,而且在商业银行管理、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等新兴领域的学术实力也处在全国领先水平。
  【师资科研】
  一流师资,学术交流活跃
  人大金融学专业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教师,既有黄达这样的对中国货币理论、政策和货币银行学的建立、发展发挥奠基人作用的学术大师,又有周升业、朱毅峰这样的对货币信用、银行管理做出杰出贡献的全国知名学者,更有陈雨露、吴晓求、刘曼红、任淮秀、张杰、庄毓敏等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金融学者群,可谓人才济济、后继有人。学术梯队中包含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在国外留学一年以上的12人。
  2000年,人大金融学专业与财政学专业联合成立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被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1年金融学专业又以总评第一名的成绩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该专业的老师近年来共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论文240余篇,科研项目28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
  人大财政金融学院与美国芝加哥大学、波士顿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金融研究中心等国内外研究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每年一届的“中国资本市场论 坛”和“中国金融国际论 坛”,在业界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国际著名学者斯蒂格利茨、蒙代尔、博迪和国内著名学者董辅礽、刘鸿儒等都曾应邀前来演讲。
  【分数线】
  2016年人大金融硕士考研分数线:
        初试成绩
        政治、外语、专一、专二、总分
        金融硕士
       全日制
       50  50  90  90  360
       非全日制
       50  50  90  90  330
       以上就是小编推荐的中国人民大学关于金融学专业的一些介绍,希望给报考的考生带来帮助! 如果你对金融学硕士的院校选择还有疑惑,如果你对翻身方案还有迷茫,如果你对自身的复习结果没有足够的信心,那么跨考半年魔鬼集训营将会是你不二的选择!
报名参加秋季集训  了解秋季集训营
 
 
相关推荐
复习指导 2017考研公共课复习指导和做题方法汇总 二战考生复习指导与经验谈汇总
考研时间 跨考教育整理—2017年考研时间表 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复试分数线 34所自主划线高校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 历年考研国家线汇总(跨考教育整理)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