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考研政治冲刺:一天搞定马原

最后更新时间:2014-12-08 16:56:06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4、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a、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b、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c、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辩证关系)

  现象与本质

  1、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区别与对立:

  a、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b、现象中有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不能把它同标志主观反映范畴的错觉混为一谈。

  c、现象和本质的区别与对立具体表现为:其一,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其二,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其三,现象表现于外,是表面的,可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深藏于内,是深刻的,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其四,现象是丰富多样的,本质是单纯的。

  3、辩证统一:

  本质是现象的根据,决定现象,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总是表现着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一切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

  必然与偶然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区别与对立:

  a、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b、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

  c、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a、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b、偶然性一定与必然性相互联系而存在,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

  c、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原因与结果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2、关系特点:因果联系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非任何前后相继现象存在因果关系。

  3、辨证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a、相互依存: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因之果和无果之因;

  b、相互作用:原因引起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原因,使结果转化为原因,原因则转化为结果。

  c、相互转化: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在特定的因果链条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不能例因为果或倒果为因。在不断发展的因果链条中,两者的区分又是不确定的,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就是“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4、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PS:否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性-非决定论-唯心主义

  可能与现实

  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相互对立:

  a、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b、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各种趋势。

  3、可能性的复杂性及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依存和转化

  a、把握可能性这一范畴,要注意区分:可能和现实;可能和不可能;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即非现实的可能(看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前是后非);多种可能性(特别是两种相反的可能);性的量,即概率的大小。

  b、立足现实,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创造条件使事物的可能性成为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实践(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主观见之于客观)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2、基本特征:

  a、(物质性)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区别;

  b、(直接现实性)实践与认识的区别;

  c、(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与生物消极适应活动的区别;

  d、(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3、基本形式: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科学实验及精神生产实践。

  认识(反映论、能动性、创造性)

  1、(能动的反映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c、强调能动性和反映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能动性)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获取并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

  3、(创造性)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并且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

  真理(客观性、具体性)

  1、(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既有原则区别,又相互包含和转化)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客观性)a、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a、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b、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阻碍或破坏实践。

  认识发展律(认识发展是从感性到理性、反复与无限的过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赖)

  1、相互区别: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

  c、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

  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相互依赖: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

  PS1: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1、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2、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4、非理性因素对理性因素起着动力调控的作用,同时又要受人的理性因素的决定与制约。

  PS2: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1、经验属于感性认识范畴;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归根到底都源于实际;

  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是人类知识的来源;直接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最终来源。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与(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就某个具体事物而言,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就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又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也就是说,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反对割裂二者统一的“左”和右的错误。

  PS3: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1、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真理发展律(真理发展过程中,真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与相对)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联结)

  1、相互区别:

  a、任何绝对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即真理是有条件的。从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近似)的反映。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部分;无数绝对真理的综合构成绝对真理。

  3、相互联结: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

  1、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唯一、时间)

  a、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时间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

  2、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具体、过程)

  a、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b、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

  c、因此,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

  2个核心:社会、人

  社会(物质要素、基础、本质、结构)

  (物质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总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PS1:社会与自然(可持续、协调)

  1、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

  b、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c、维护生态平衡,自觉控制人口增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a、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

  b、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c、将发展科技与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d、将人类生活的内在尺度和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基础)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本质)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