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当代分析题考点:五个“一” 两个“二”

最后更新时间:2014-12-22 18:28:00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当代分析题考点:五个“一” 两个“二”

  跨考政治教研室:朱弘隽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分析题,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朱弘隽老师系统梳理总结出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要知识点,归纳为五个一,两个二,具体如下:

  第一个“一”——围绕一个核心: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制约、影响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行为的根本因素,它指的是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利益,主要包括国家的安全利益、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国家的政治利益。

  第二个“一”——依靠一个力量:国家力量

  国家力量是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国防、外交、资源的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包括自然、经济、科技和军事等硬实力,也包括政府效能、国家和民族的内聚力、政策目标的合理性、道德向心力、独特文化价值等软实力。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内容

  (1)经济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中心内容

  (2)国际政治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目标

  (3)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4)军事力量仍是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威慑性的手段

  (5)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

  (6)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内容

  第三个“一”——坚持一个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导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个“一”——弘扬一个精神: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

  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性,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道路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第五个“一”——坚定一个道路: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发展道路: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有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根本依据在于中国自身的国情和面临的世情。

  (1)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2)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的得出的必然结论

  (3)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4)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一是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二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中国发展壮大,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三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