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材料分析题36题思路分析

最后更新时间:2014-12-28 16:49:25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估分]2015年考研政治估分

  [答案]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

  [解析]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解析

  [下载]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下载

史纲学科的材料分析题考查并不在题目表面,处理好36题,要求深刻理解史纲学科的纲要所在,答题才能有高度。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喻攀老师(@跨考喻攀)就2015年考研政治史纲学科材料分析题进行分析。不作对答案估分之用,只作2016考研备考的指导。

在之前的培训课程中,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的老师们一直跟大家强调,史纲学科的复习虽有历史的细节和重要节点,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总共十章内容的逻辑纲要。作为一门政治课,史纲并不只是简单讲历史,换个问题,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浩浩荡荡近20年的近代史只有教材中区区十章的内容?事实上,十章内容的编排在按时间展开之余,更重要的是凸显了一个阶级、一个党派、一条道路。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2015年考研政治史纲材料分析题的难度之高已经到了让部分学生无从下笔的地步。然而,仔细分析下来,虽然2015年史纲材料分析题没有落在一个阶级、一个党派、一条道路上,但与此相关,落在了这个阶级、这个党派、这条道路的指导思想上——马克思主义。2015年史纲材料分析题取材于郭沫若想象的一个故事“马克思与孔子的对话”,不论是材料本身还是题目设问,都让同学们几乎蒙圈。

(1)“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如何理解孔子与马克思对话中谈到的他们之间思想上的“不同”与“一致”?

关于第一问,材料中有两处提示:1925年,“我们的主义已经传到你们中国”,同时结合史纲相关考点的落点,即史纲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诸多指标都指向五四运动。

关于第二问,根据材料、提炼要点,需要同学们有基本的马原素养,但是又不能用马原术语,还必须回到史纲第四章。

答案可以组织如下:(1)“马克思进文庙”发生在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得到广泛传播,但与此同时,也遇到了马克思主义能否在中国实现的质疑。“马克思进文庙”与孔子等人的交流中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思想基础,说明马克思主义能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并植根其中。

(2)孔子和马克思都看到了“产业的重要性”,同时也都憧憬自由平等的理想世界。但孔子只表达了美好向往,并没有指出实现理想世界的方式和方法,而马克思主义则以唯物史观为武器,立足社会产业的发展说明了贫乏必将带来阶级斗争,进一步解决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达到理想社会。

马克思主义是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更是将马克思的理想世界变成了现实,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推向前进。

利用题干和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深刻掌握史纲学科的逻辑线索,有高度、有考点,史纲材料分析题再难也有话可说。

获取更多真题解析资料和复习资料,请关注跨考教育官网(http://www.kuakao.com)或微博@跨考喻攀。

喻攀——跨考政治教研室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5年考研真题答案专题2015考研在线估分2015考研真题及答案下载
2015考研成绩查询入口2015年考研复试分数线2015年考研复试体验营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