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知识点之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区别

最后更新时间:2014-10-22 14:27:46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作为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三民主义的考点历来是考研政治中的热点问题,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是如何提出、形成、发展的,结果又如何?下面,为各位考生带来了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一、旧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的提出,是由于清政府统治日益****,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各种救国方案先后失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并用以指导了辛亥革命的实践。旧三民主义的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但未能真正给中国社会指明出路。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了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上,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二、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生前对其“三民主义”思想作出的最后一个修正版本,是孙中山晚年联俄联共、扶助和依靠农工的思想的体现,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已表明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理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使它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能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和支持,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因此,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又被中国共产党人成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也成为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二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新旧三民主义的背景和内容有很大不同,其次就历史意义来看:旧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反映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愿望。以旧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制定了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而新三民主义可以说是旧三民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指导着新时期国民革命思想的理论体系,与革命任务相结合,且具有鲜明反帝反封的革命性,体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孙中山实行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各位考生都能认真理解新旧三民主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了。转眼间备考只剩下短短几十日,考生们备考之初的壮志雄心还在吗?再坚持一下,胜利就在前方。预祝各位考生都能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2014年各月考研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报名入口》》 全国报考点汇总 网上报名常见问题 考研招生简章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