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梳理(3):第三章

最后更新时间:2016-05-19 14:32:05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复习,相信同学们在复习考研政治这一科目上都有不少收获,对于复习方法也有了不少的心得体会,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惑。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议同学们在这一阶段还是要先抓住重要知识点,并搞清楚这些知识点内部的脉络和逻辑关系,为之后的全面复习打好基础。为了能够更好地抓住重要知识点,同学们需要对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进行细致、全面的梳理。由此跨考小编对考研政治中毛中特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够对大家复习这一部分内容起到帮助作用。下面是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梳理(3):第三章。

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梳理(3):第三章

点击进入免费课程咨询<<<<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

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和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三,皇帝虽然被****,但中国仍然实行封建****主义统治。

第四,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丧失了独立主权。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对外****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

对内****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是相互区别相互统一的。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既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左”倾教条主义,也反对来自右的错误倾向。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到1926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新道路。

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对这些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及理论概括,在遵义会议以后,中国民主革命开始再次走向胜利。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展开,使新民主主义理论达到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在一个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可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增强了他们反帝斗争的信心,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包括对这一革命性质、对象、动力、领导权和前途等重大问题的认识。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

1940年,毛泽东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理论著作,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做了完整的概括:“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

1.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的一句话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他认为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由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大众的矛盾。因此,中国革命的对象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具有垄断性、封建性、买办性的特点)。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22年召开的党的二大,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近代以来一直没有解决好的中国革命的对象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残的敌人,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2)封建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最反动势力,也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产阶级。这是因为中国资产阶级阵营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前者不是革命对象,后者是革命对象。而中国小资产阶级是劳动者,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因此,不区别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就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第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官僚资本主义是凭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中国反动和落后的生产关系。它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它不但压迫工人、农民,而且压迫城市小资产阶级,损害民族资产阶级。它的存在和发展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没收官僚资本,消灭官僚资产阶级,便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1)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第一,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第二,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决定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2)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个体劳动者即是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小资产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它与资产阶级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劳动者,后者是剥削者。他们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也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3)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这两面性。一方面,他们受到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因而具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天生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勇气,在革命中很容易发生动摇和妥协。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了其两面性,而这种两面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民主革命中对他们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一方面,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该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在不同革命阶段的不同革命要求,对他们实行团结和联合的政策,和他们建立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对于他们的动摇性、妥协性,必须采取适当批评和斗争,以便尽可能地坚定其革命性,克服其动摇性,以共同对付强大的敌人。总之,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保护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对象。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中国共产党对此问题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曾犯过“左” 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第一,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具备了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的优点,

2.无产阶级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天然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无产阶级对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可能是“天然”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并非天然地属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它又不会自动放弃这种领导权;而且始终在同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包括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贯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过程。

3.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必须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见专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这就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建立起几个革命阶级联合政权,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①右的“二次革命论”。②“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

(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第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第二,新民主主义的政体。即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民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2)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双重革命性质。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反对封建的买办资本),同时又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反对大资产阶级),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即: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封建的买办资本,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3)在新民主主义的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这是由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等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上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的。

A.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在不操纵国计民生的前提下得到发展。

B.又要对资本主义有一定的节制。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提出

2.新民主主义文化,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28年 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分析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1936年以后是道路理论达到成熟和发展的阶段。毛泽东在1936年至1939年先后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等著作,标志道路理论的完整确立并达到成熟。到1949年底,人民解放军夺取的城市已约占全国城市的98%。至此,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得到了完满实现。七届二中全会宣布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这三者的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战争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中国革命。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特殊重要性

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阶级构成上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和敌我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中国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取得全国胜利。

(2)革命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存在着内外部的多种矛盾。

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的深重灾难之中。

(3)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

①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是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

②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是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又一条基本原则。

1948年1月,毛泽东专门论述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问题。他说: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第二,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

③坚持阶级分析法制定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原则。

④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努力结成尽可能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以促进本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4)实现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第二,又联合又斗争是坚持统一战线策略的总方针。中国革命是在同资产阶级长期的复杂关系中走过来的。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三,坚持反倾向斗争是统一战线策略正确实施的重要保证。

第四,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确定统一战线的策略,但工农联盟始终是统一战线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3.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1)党的建设的特殊困难和主要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再加上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

(2)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A.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早在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中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进行党的建设。

B.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注重党的组织建设

C.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注重党的作风建设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D.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

处理党内斗争只能用民主的办法进行正确地解决。采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进行。

E.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1942年延安整风开整风运动之先河。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文风。其中,以反对主观主义以整学风为中心内容。毛泽东所作的报告《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是开展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

整风运动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

【真题链接】

1.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每个阶级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每个阶级的力量上面;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如果没有资产阶级的有力参加,便会失去革命的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另一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2005年第36题)

请回答:

(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

(2)毛泽东在1948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请依据这一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

【答案要点】

(1)第一种观点视资产阶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和阶级基础,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忽视无产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地位,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第二种观点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无视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排斥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犯“左”倾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注:如果考生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可适当给分)

(2)因为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不会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由于主要的革命者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腽,其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注:如果考生不加分析,直接得出结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分不应超过2分)

2.(2007年第36题)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减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 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大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的数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当地土地流向及农村阶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简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意义。

(3)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主要任务。结合此表说明减租减息政策的局限性。

【答案要点】

(1)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量有所增加;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上述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弱,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4分)

(2)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从而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爱国力量进行抗日的民族战争;另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3分)

(3)上表说明,封建势力虽然有所削弱,但封建的剥削关系仍然存在,少数地主仍然占有较多的土地,广大农民,特别是贫雇农,占有的土地仍然较少,他们的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减租减息政策是一项适用于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政策。要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3分)

相关推荐
复习指导 2017考研英语单词中的词根词缀汇总 2017考研线性代数重点公式汇总
考研时间 跨考教育整理—2017年考研时间表 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复试分数线 34所自主划线高校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 历年考研国家线汇总(跨考教育整理)

如今已进入5月下旬,2017年的考生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复习,你是否急需测试一轮复习效果?是否急需对一轮复习进行总结开启二轮复习规划?是否对自身实力心存疑虑,又想冲击名校?为了帮助各位考生,特在跨考教育上市周年庆时期,推出端午四天三夜测评营6月8日—11日,权威测评、补弱培优、扫除盲点,点击免费预约抢占座位<<<<

2017考研信息交流群329446765

关注微信:kkkaoyan,找研友、找干货、院校资料,1对1辅导预约,助力研途更顺利

会不定时赠送免费课程,供考生参考复习。也可与研友进行交流,共享考研信息与方法。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