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思修单选模拟试题

最后更新时间:2015-12-02 11:15:47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1.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 B.爱国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

  2. 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会议是:

  A.十六届五中全会 B.十六大报告 C.十六届六中全会 D.十七大报告

  3.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社会主义荣辱观

  5.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 B.历史性与具体性相结合

  C.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D.针对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7.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A.坚定的信念 B.对理想的美好向往 C.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D.为理想而献身

  8.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

  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B.追求崇高的理想 C.正确对待挫折 D.为理想而献身

  9.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的是:

  A.宗教信仰 B.文化传统 C.风俗习惯 D.法制观念

  10. 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

  A.理论创新 B.文化创新 C.制度创新 D.科技创新

  11.“人心齐,泰山移”,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再一次证明,凝聚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

  A.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爱国主义 D.文化传统

  12.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对中国人民的热爱 D.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

  13.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据着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地位的是:

  A. 自强不息 B.勤劳勇敢 C.革命精神 D.爱国主义

  14.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促使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是:

  A.政党 B.国家 C.社会 D.政府

  15. 那些令人崇敬的老一辈科学家放弃在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在新中国成立后想方设法辗转回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辛勤工作,体现的爱国主义观念是:

  A.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B.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

  C.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16.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是:

  A.民族精神 B.爱国主义 C.经济全球化 D.道德传统

  17.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积极进取 B.改革创新 C.与时俱进 D.自强不息

  18.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目的、意义、态度及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道路

  19.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价值最基本的内容是人生的: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人生价值的评价 D.人生价值的标准

  20. 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

  A.个人的自身条件 B.动机和效果的尺度 C.劳动和贡献的尺度 D.个人需要的满足

  21. 爱因斯坦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多。”该段话体现的评价原则是:

  A.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D.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22. 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

  A.掌握科学知识 B.提高自身素质 C.社会实践 D.树立远大理想

  23. 以下原则中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的是: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24.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

  A.社会关系 B.竞争关系 C.合作关系 D.平等关系

  25.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

  A.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 B.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C.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D.人与劳动对象的和谐

  26. 马克思认为,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A.生产关系 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C.劳动 D.人类社会

  27. 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导向功能 D.激励功能

  28.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诚实守信 B.为人民服务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集体主义

  2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0.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为人民服务

  31.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A.爱国守法 B.诚实守信 C.团结友善 D.敬业奉献

  32. 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的方法是:

  A.学思并重的方法 B.省察克治的方法 C.慎独自律的方法 D.知行统一的方法

  33. 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

  A.公共道德 B.社会公德 C.家庭美德 D.职业道德

  3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其中,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A.文明礼貌 B.爱护公物 C.保护环境 D.遵纪守法

  35. 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因此,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是: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36. 下列关于法律的预测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B.法律的预测作用有助于全社会确立正常的法律意识,自觉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C.法律的预测作用普遍存在于法律作用中,可以通过多个方面和多种形式得以实现和体现

  D.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37. 下列关于法律的评价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法律的评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

  B.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C.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它们不可以同时适用

  D.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38.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与最高层次的要求分别是:

  A.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 B.诚实守信与奉献社会 C.诚实守信与服务群众 D.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

  39. 《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它适用于:

  A.工厂工人 B.公务员 C.现役军人 D.农民

  40. 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是:

  A.《法官法》 B.《检察官法》 C.《公务员法》 D. 《人民警察法》

  4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是:

  A.尊老爱幼 B.男女平等 C.勤俭持家 D.文明礼貌

  42. 家庭关系的核心是:

  A.父母子女关系 B.兄弟姐妹关系 C.夫妻关系 D.邻里关系

  43.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结婚年龄:

  A.男不得早于20 周岁,女不得早于18 周岁 B.男不得早于21 周岁,女不得早于18 周岁

  C.男不得早于22 周岁,女不得早于18 周岁 D.男不得早于22 周岁,女不得早于20 周岁

  44.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婚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 B.离婚有两种方式,即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C.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D.禁止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结婚,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45.《民族区域自治法》属于:

  A.行政法 B.经济法 C.社会法 D.宪法相关法

  46.《劳动法》属于:

  A.民法 B.商法 C.行政法 D.社会法

  47. 立法、守法、执法与司法是法律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其中,作为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的环节是:

  A.法律制定 B.法律遵守 C.法律执行 D.法律适用

  48. 立法程序包括的四个环节是:

  A.法律案的拟定、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B.法律案的拟定、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审议、法律的公布

  C.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D.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审议、法律的公布

  49. 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部门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0.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其中,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A.立法 B.守法 C.执法 D.司法

  51. 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A.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 B.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 C.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D.约束公民的行为规范

  52. 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就要认清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是:

  A.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 B.政治安全与国防安全 C.国防安全与经济安全 D.科技安全与国防安全

  53. 我国《宪法》通过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充分体现了《宪法》基本原则中的:

  A.法治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公民权利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54. 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与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是:

  A.平等权 B.社会经济权 C.人身自由权 D.政治权利和自由

  55. 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是:

  A.平等权 B.社会经济权 C.人身自由权 D.政治权利和自由

  56. 具有行使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权力的国家机构是: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7. 下列关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B.自然人从10 周岁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C.自然人从16 周岁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D.自然人从18 周岁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58.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四种性质的案件,其诉讼时效期间为:

  A.半年 B.1 年 C.2 年 D.4 年

  59. 下列关于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税收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始终是国家 B.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商品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属于税收征纳程序法 D.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属于税法的构成要素

  60. 作为整个仲裁制度的基石的是:

  A.仲裁规则 B. 仲裁审理 C.仲裁协议 D.仲裁委员会

  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D 4. C 5. B 6. C 7. C 8. A 9. B 10. D

  11. C 12. D 13. D 14. B 15. A 16. A 17. B 18. A 19. B 20. C

  21. B 22. C 23. B 24. A 25. C 26. C 27. B 28. B 29. B 30. C

  31. B 32. B 33. B 34. D 35. A 36. B 37. C 38. D 39. A 40. C

  41. D 42. C 43. D 44. D 45. D 46. D 47. A 48. C 49. B 50. B

  51. A 52. B 53. B 54. C 55. B 56. D 57. A 58. B 59. C 60. C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