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考研时政热点:收入改革“控高”的三把刀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2-11-01 17:23:07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10月30日,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透露,要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高收入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调控。另据媒体报道,原有综合性工资条例很可能被拆分成单项条例出台,等以后时机成熟,再出台综合性条例(10月31日《京华时报》)。

  “提低、扩中、控高”被认为是这一轮收入分配改革的三大主线。人社部提出加强对高收入行业工资调控,显然目的在于“控高”。人社部工资研究所之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已达15倍。从资料看,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已跃居世界之首。收入分配改革从“控高”突破是必然之选。

  不过,要想“控高”不大容易。比如,垄断行业多属于高收入行业,但据媒体日前披露工资条例“夭折”就是因为垄断行业反对,可见,垄断行业对收入分配改革干扰很大。再比如,改革国企工资总额管理办法,或许只能控制基本工资,却控制不了各种福利和补贴,恐怕也没有抓住“控高”的“牛鼻子”。

  在笔者看来,这一轮收入分配改革要想实现“控高”,少不了三把“刀”。

  第一把“刀”是完善制度和打破垄断。收入分配改革的基础还是制度。但坦率地说,目前相关制度建设还不足以给公众信心,这涉及多个层面:

  一是收入分配制度本身很不完善,比如工资条例应该出台却遭遇“夭折”。即使被拆分成单项条例出台,效果也打了折扣。因为,综合性工资条例效果无疑更好。

  二是其他制度改革还不见动静。高收入行业多属于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垄断,但是要打破垄断很难。以制度为例,电力法等规范垄断行业的制度,多是在保护本行业利益,并没有重新修法的动静;反垄断法虽然出台了,但对石油、电力等自然垄断行业并没有明确规范和威慑。

  如果“控高”仅仅是修补国企工资总额管理办法,绕过工资条例等制度,绕过垄断,那么“控高”效果就难以让人乐观。因此,不仅要从收入制度、行业制度、税收制度、分红制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而且还要真正打破高收入行业垄断。只有这样,“控高”才有希望,收入分配改革才不会让人失望。

  第二把“刀”是改革公司治理。一方面改革国企体制。目前很多国企高管都属于双重身份,既是国企高管,又有行政级别。尤其是行政身份,既对自身利益是一种保护,也对企业利益是一种保护。这样的企业显然还称不上科学化治理。要想国企高管及国企人员收入得到控制,必须去掉国企及国企高管行政身份。

  另一方面,改革国企内部治理。很多国企高管收入过高的借口是“薪酬由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定”。事实上,所谓的董事会的决定,就是国企高管的决定,即自己给自己定高薪,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所以,要组建真正的董事会、监事会,避免国企高管实际操控,然后给自己谋利益。

  第三把“刀”是高收入行业工资及福利与社会平均水平挂钩,同时,强化国企职工监督国企高管,强化社会公众监督垄断国企。不仅要规范国企高管与职工收入、社会人均收入的倍数,更要让国企人均收入与社会人均收入直接挂钩。另外,必须让高收入行业工资及福利公开透明化,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有专家称,国企高管工资不应高于同级别公务员工资的3倍。国企高管工资与其他人群工资挂钩是必须的,但不应该以公务员工资为参照对象,而应该与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如果高收入行业工资及福利透明,并且与社会平均水平挂钩,相信“控高”的目的是能够实现的。

  “控高”需要特别警惕的是,虽然控制了国企高管工资,但职务消费有可能增加;虽然控制了高收入国企的工资,但隐性福利有可能增加。或者说,“控高”只体现在数字上,实际意义有限。电力行业就是一个例子,据说在舆论压力下多次降薪,但据国家电网员工曝料降薪真相:奖金、补贴等福利是收入的大头,实际收入未受影响。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