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时政: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最后更新时间:2014-12-15 17:30:26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语言这东西,有种神奇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

  比如“打‘老虎’、拍‘苍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既形象又深刻,引来百姓一阵叫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简洁到位,生动有力!习近平总书记还经常引用一些古典诗词来阐述他的治国理念,如“治大国如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他用“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来描述亚太共同的发展未来,用“虚谈废务”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习近平的语言力量》精彩篇章系列。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亚太伙伴有共同的发展空间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亚太是我们共同发展的空间,我们都是亚太这片大海中前行的风帆。

  ——2013 年10 月7 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

  2013 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主题为“走向活力和增长”,呼吁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体在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道路上,重点关注全球工商业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实现包容性与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题为《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的主旨演讲,引用了“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诗句,来表达对亚太地区美好未来的抒怀,贴切即景,意味深远。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出自《送朴山人归新罗》,是唐朝末年湖北荆门诗僧尚颜写的一首赠别诗。全诗是:

  送朴山人归新罗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

  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

  离心寄何处,目断曙霞东。

  这首诗首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扬帆远航、一路顺风的美好祝愿。中间两联很巧妙地为友人描绘出一幅即将欣赏到的海上风光图。尾联则寄托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厚友谊。

  中国古代有诸多送别诗,而习近平引用唐代诗僧尚颜赠别邻邦友人朴山人的诗,表达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尤显贴切。因为这首诗不仅饱含着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更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和邻国友邦的友好关系。

  从位于印度洋的巴厘岛远眺东北,是浩渺湛蓝的太平洋。习近平站在巴厘岛上引用这句诗,像是即景抒情。在辽阔无垠的大海中航行,既要放宽眼界、辨明方向、找准航标,又要凭借风势,扬帆前行,才能顺利、快速地抵达目的地。亚太经合组织各国的发展之路,也要放宽视野,向着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同舟共济、扬帆远航。

  巴厘岛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历史见证。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为巴厘岛带去了各种精湛手工艺术,促进了岛上经济的繁荣,岛上至今仍可以见到许多郑和下西洋时留下的印记。600 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不仅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推动了中国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各国的经济发展,更是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巴厘岛,习近平以“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畅谈亚太未来发展,更是意义非凡。

  在浩渺无极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亚太伙伴们要信风扬帆,携手同心,共同创建引领世界、惠及各方、造福子孙的美好亚太。这是习近平提出的美好愿景,也是亚太各国可以实现的美好明天。

跨考教育考后首发2015考研答案

研招库——硕士研究生报考决策系统隆重上线!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