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依法办事一直是中国外交的基石与风格

最后更新时间:2015-04-14 18:03:26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李克强始终把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奉为圭臬,并用法治精神处理外交事务。4月13日上午,他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简称亚非法协)第54届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时说,中国将在加快国内法治建设的同时,对促进国际法治进程作出应有贡献。

  李克强说:“中国一向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法办事一直是中国外交的基石与风格。”

  亚非各国应继续发扬“万隆精神”

  亚非法协是根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精神,于1956年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旨在促进亚非国家就国际法问题交流协商,在国际法发展中反映亚非国家共同诉求。李克强在讲话中说,亚非法协成立60年来,我们积极建立法律秩序,立足本国国情,加强国内法治建设,并相互学习借鉴彼此有益经验,推动法治合作。

  他说:“我们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丰富了以联合国宪章为中心的亚非法律基本原则。促进南南合作深入发展,维护争取合法权益,尊重各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克强表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合作共赢更是大势所趋,推进国际法治是人心所向。“但也要看到,世界并不安宁,亚洲和非洲经济建设还面临不少挑战,发展中国家合法权益仍未得到充分保障。世界要和平、亚非要进步、各国要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法治和秩序。”

  他强调,新形势下,亚非各国应继续发扬“万隆精神”,共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公平正义。

  加快国内法制建设的同时,对加快国际法治进程作贡献

  讲话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五点倡议:一是推动国际政治秩序更加公正合理;二是促进世界经济更加开放有序;三是努力维护国际地区和平稳定;四是携手应对全球非传统安全挑战;五是积极深化国际法治交流合作。

  他说:“良法是善治的基础,地球村需要国际法明辨是非、定纷止争。”

  面对台下来自亚非法协成员国和观察员国、联合国机构、国际法院、国际法委会等国家和重要国际组织的200多位代表,李克强说,亚非各国要在法治合作中多交流、多协调,各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立法,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诉求和共同利益,维护国际法权威性和有效性。要深化亚非国家司法、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走私毒品金融诈骗等跨国犯罪,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

  他呼吁,亚非国家要不断改善投资贸易法治环境,主动参与贸易规则制定,为自身发展争取更多制度性权益。

  李克强说,中国积极维护和建设国际法治环境,目前已经加入了400多项多边条约,缔结了20000多项双边条约。

  “中国一向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法办事一直是中国外交的基石和风格!”他说,“我们将在加快国内法治建设的同时,对加快国际法治进程作出应有贡献。”

  携手推动亚非法治合作迈上新台阶

  作为恢复高考后北大法律系首届毕业生,李克强在讲话中追溯了亚非两大洲的法的历史。他说,3000多年前,在亚非结合处的两河流域,诞生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几乎同一时期,中国也诞生了“法”的古字“灋”。

  “‘灋’字左边是‘水’,代表公平、公正,右边是能够分辨是非的独角兽,代表正义、权威。这充分说明,亚非地区有着深厚的法治文明和底蕴。”李克强说,“我们要弘扬先人法治传统精神,为国际法治做出更大贡献,携手推动亚非法治合作迈上新台阶,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美好世界!”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