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考研专业课正文

2020考研:专业课笔记整理详细攻略

最后更新时间:2019-08-14 17:13:54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暑假是考研考生们集中复习备考的一个黄金时间,对于大多数考研的同学来说公共课的复习相对容易把控。但是专业课大部分是院校自主命题,题型灵活,让考研的同学很难把控。关于专业课做笔记,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要整理吗?做笔记就要抄书吗?下面小编整理了2020考研专业课做笔记的正确方法,供大家参考。

  专业课做笔记十分重要且一定要自己做,做笔记有利于让知识点形成一定的体系,复印他人的笔记虽然简单,但无法积极调动自己的认知思维,常会遇到无法理解而且和自己的知识盲点不对应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做笔记?

  ►归纳重难点,辅助理解知识点

  ►搭建知识框架,便于记忆

  ►串联知识点,辅助做题

  ►最重要的一点是:临考前全面梳理笔记,助力考场登峰造极。

  二、专业课怎么做笔记

  做笔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通读全书,建立框架。

  第一遍复习首先要宏观把握专业的内容,以每本书为单位,把书大致通读一遍,至少大概知道书讲了什么,哪些是重难点。复习完一个章节以后,由宏观到微观,由大到小地搭建知识框架,建立思维导图。

  由于识点多而分散,经常出现复习到后边已经想不起前边内容的情况,所以学完整本书后,要整理出全书的大框架,将各章节的小框架纳入其中,一本书的笔记就是一本书的浓缩,把书读薄才有更多的精力去记更多的东西。如果在对书本比较熟悉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按照书本身的框架,按照考试大纲去梳理自己的知识框架。

  这个阶段做笔记的重点是理解和记忆,笔记可以稍微粗糙一点,不要浪费太多时间。

  2.第二阶段:将所有你认为重点的、难点的部分进行标注和总结。

  所谓标注,是指结合考试大纲、历年真题,自己去提炼重难点和常考点。这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要对重难点进行系统学习和掌握。

  之所以要总结,是因为有些知识点是零散的,甚至分散在不同参考书里,有些可能还需要参考行业最新论文和期刊,这个时候就需要总结,将原本独立于各个书本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这部分一般耗时较久,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注意一定不要抄书,因为浪费时间且毫无意义。建议把书上的难点、易错点、核心考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注出来,在旁边简要注明这是什么考点,后期复习的时候可以按照专题对知识点再进行系统化串联。

  注意不要全篇都用五颜六色的笔进行标注,否则眼花缭乱只会适得其反。

  3.第三阶段:总结专题,提炼考点和热点,形成重难点知识的立体化架构。

  这一阶段是建立在对知识有一定的熟悉程度上,和前一阶段密不可分。具体有几个方面:

  (1)根据画好的考点核心内容,提炼关键词,用关键词概括内容,作为最终背诵的资料。

  (2)根据专题和考点建立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融会贯通,搭建立体化知识体系。

  (3)用搭建好的知识体系解答真题、常考题目和解读热点。

  其中第一个环节的重点是记忆,是输入,第三个环节是输出。从输入到辅助输出,才是真正实现笔记的价值。

  好的笔记就是考点的精炼合集,前期笔记功课做好后,后期的复习效果才会更好。注意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记笔记的方法,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库,提高复习效率。

  (注:本文来自网络,侵删)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