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育学考研复习要点: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

最后更新时间:2020-09-09 14:43:18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学考研的热度也有所增加,报考人数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2021考生已经开始进入备考阶段了,最先入手的是基础知识点,下面整理了2021考研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供大家参考。

  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

  一、现代教育的曙光(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工业生产由机械化——电气化

  “教育怎样满足工业化和民主化的要求”

  (一) 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西欧:“新教育运动” 德可乐利 蒙台梭利

  打破传统的形式注意教育的桎# “生活教育”“尊重个性”“自发学习”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设计教学法等。

  意义:反对过分灌输知识,反对传统课程,反对呆板的组织形式等,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形成新的思想观念。

  (二) 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杜威

  “教育即生活”“学习即社会”“从做中学”

  旨在解决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离,教育与儿童生活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三个弊端。

  (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前期的各国教育改革

  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变化:

  1、 延长普及教育年限

  2、 发展初等教育

  3、 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4、 改革中等教育

  中国: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

  以科举制为核心,以私塾等为基本形式的封建传统教育体制崩溃;

  新学制的改革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扩大了接受近代新式教育的对象;

  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反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

  二、战后教育的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70年代)

  主要推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一) 教育投资大幅度增加,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生产力功能,促进经济增长。”

  发达国家基本上普及了中等教育,少数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

  (二) 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重在改革教学内容中的陈旧部分,增加大量的科学知识,同时特别注重天才教育及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扩充,以应付经济发展和高科技竞争的紧急需要。

  三、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20世纪80年代——今)——具有持续性、整体性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最大的特征是:面向21世纪进行教育规划,教育不再是被动追随时代,而是主动适应时代。

  (一) 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

  (二) 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三)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1、 多样化、实用化、个性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2、 增删调整课程内容

  3、 强调基础学科的教学

  (四) 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

  加强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注重弘扬本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优良传统,根据新形势更新德育内容,是各国道德教育的重点。

  (五) 重视提高师资水平

  a、 提高教育的聘用制度

  b、 改善教师待遇

  c、 改革教师培训制度

  d、 发挥优秀教师的主导作用

  (注: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