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育学考研择校择专业指南

最后更新时间:2021-08-25 10:52:18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随着2022教育学考研暑期复习阶段逐步踏入尾声,2022考研的考生也将面临确定自己的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迎接9月的预报名和10月的正式报名。小编整理了2022教育学考研择校择专业指南,供考生参考。

  一、院校综合情况

  院校因素,总是考生在选择目标院校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通常来说,考生更倾向选择实力强大或者地域优势明显的院校。在选择目标院校时,我们推荐考生依次从以下角度去筛选和评选潜在的意向院校:

  ①院校级别:该院校是985、211,还是双一流高校?报考难度与竞争激烈程度如何?

  ②院校地域:该院校处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还是新一线城市?地方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自身未来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如何?

  ③院校认可度:该院校是否是当地的区域名校?在当地的名声和被认可程度如何?

  ④院校实力:该院校本身的办学实力、口碑名声、社会影响力和业界认可度如何?师资力量如何?

  ⑤科研实力:该院校本身的科研实力和教研团队实力如何?学术风气和名声怎么样?院校倾向于就业还是学术?

  ⑥其他因素:该院校奖学金和福利待遇补贴如何?评奖评优是否公平客观?学校风气是高节清风还是歪风邪气?宿舍住宿和生活条件怎么样?是否经常有各种负面消息(如学术舞弊、贪污腐败、欺压学生、性骚扰等)?

  偏好优势院校,这是大部分人考研的初衷和动力,这也无可厚非。但是,绝大部分人在选择院校时会优先考虑那些“名校”,但很多时候,“性价比高”的院校往往是更好的选择。好的学校未必就会适合你,一味追求非名校不考的话,容易让你丧失很多其他的发展可能。毕竟,能考上的名校才是名校,不能考上的名校,对于考生来说就只是一场空。

  所以建议考生,慎重选择学校。不必要一味追求名校,建议大家更多考虑一些“偏冷门”的院校,比如优势院校的非优势学科,往往会有更好的机会。建议大家一定要选择一所对于自己来说,“性价比”最高的院校,这样更容易成功。

  举个例子,对于教育学考研的考生,师范类院校的竞争激烈程度往往高于综合类院校的师范或教育学专业。所以,如果选择一个合适的综合类院校的教育学专业,不仅报考和竞争程度会降低,也会较为轻松地收获一份名校的Offer。

  当然,有时候这也是相对的。比如,对于上海地区的教育学考研来说,仅有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是专门的两所师范类院校。两所学校都很优秀,很多考生也为了可以来到上海念书而准备报考这两所院校。一般情况下,华东师范大学的报考难度肯定是大于上海师范大学的。但近几年开始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上师大某些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华师大,甚至更加激烈。

  究其原因也不难发现,很多考生会觉得华师大很难考,所以退而求其次,转而想报考上师大,希望减轻一些竞争难度,也保险一点。但是,问题关键就在于大部分人都是一样的想法,所以反而造成这种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上师大一些专业的报名人数和录取分数反而超过华师大。同理,在经济金融专业领域也有类似的现象,比如上海财经大学部分专业的报考难度甚至会超过复旦大学

  不管怎样,在选择院校的时候,院校综合实力和名气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而院校专业的竞争程度和难度,也是需要考生仔细衡量的。考生应该在各因素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尽量在院校实力和报考难度方面取得一个平衡,最终选取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性价比”最高的目标院校。

  二、区位因素

  院校的选择,往往是跟地域的选择是一体的。很多时候,选择某所院校,实际上是选择这所院校背后的地域优势,是对这所城市的一种投资。

  大家都想去北上广深,都想去一线大城市。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也是正确的。考研的初衷,不管你是为了逃避就业、弥补遗憾,还是名校情结,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为了让自己提升一个平台,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拓展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

  纵观近十年的考研变化,不难发现,东部地区的院校越来越吃香,尤其是北上广深和其他一线城市。这是人心所向和大势所趋,反映的是个体在追求自身发展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所做出的自然选择。

  近些年很多院校得益于巨大的地域优势,而不断吸引了大批优秀生源,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学校自身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比如,浙师大、杭师大和上师大,这些年来发展非常迅速,院校实力和办学实力迅速扩充和发展,成为很多考生报考时的优先选择。

  关于目标院校区位因素的考虑,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分析:

  ①整体区位优势:学校所在城市级别,是北上广深还是一线城市,是新一线或二线城市,还是偏远内陆城市?该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如何?

  ②城市发展机遇:该地就业机会如何?发展空间是否广阔?城市是否开放包容、崇尚公平,是否比较排外?

  ③城市其他因素: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出行是否便利?城市文化是否适应?落户、购房、买车、教育、医疗、结婚和生育政策怎么样?是否有落户或购房购车限制?生活成本怎么样?

  ④个人发展因素:自己是否接受可以长期在该城市发展,乃至落户定居?家庭和亲人是否支持自己留在该地?男友/女友是否愿意和自己在该地发展和定居?

  个人是历史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个人的发展和成功,终究是要依托城市和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所以我们说,选择一所城市,其实是押注这所城市未来的发展机遇,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风险投资。

  不管怎样,城市区位因素肯定是目标院校和专业选择时的首要考虑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之一。建议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还是选择北上广深或其他一线城市,毕竟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可以提供给你的平台和机遇更加广阔。学校有钱的话,也会给你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

  三、报考难度

  报考难度,是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无法回避的考虑因素,也是大家必须深思熟虑后要做出决断的方面。

  关于报考难度,想讲的话很多,给大家分享的还是两点经验:

  (1)第一,难度大小本质上是一个主观性评价,每个主体的感知程度都不同,别人的难度评价仅仅应该起到参考作用,最终应该在立足自身优势和实力的基础上去客观评估报考难度。

  (2)第二,警惕数据有时候可能会“骗人”。大家在分析报考难度的时候,可能经常用到报录比和招录比这些指标。这些指标在数量关系上的确是反映了竞争激烈程度,但是同时也可能起到误导作用。

  报录比只是一个参考,还未必准确,大家不要被动辄几千人的报名人数给吓到。实际上能够做到全程有效复习并最终来参加考试的人数少之又少,很多人是报了名最后没来考试。有时候你的竞争对手没你想象的那么多,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因为人总是擅长自己吓自己。心态上要以我为主,尽量避免外部干扰,避免内心情绪和心态出现内耗。结果到考试结果出来,很多学生发现原来自己把竞争对手和报考难度想象的过于可怕了,自己其实很不错的,也是可以拿第一的。

  关于报考难度方面的分析,我们建议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该专业近三年招录人数、报录数据、录取结果和分数公示;

  ②该专业近五年国家线、校线/院线,录取分数线中位数;

  ③该专业是否公开真题,是否是自命题;参考书目是否较偏,是否经常变化;

  ④该专业招录过程是否公平公正、透明客观,网上是否有对其暗箱操作或其他违规操作的质疑和举报;

  ⑤该专业是否存在过度压分,招录过程是否有本科歧视和其他潜规则,是否歧视双非院校学生;

  ⑥该专业是否有一志愿保护的传统;对待调剂生态度和政策怎么样;

  四、专业情况

  在确定专业的时候,考生对专业本身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常见分析因素如下:

  ①该专业综合实力如何?在国内排名和认可度如何?

  ②导师科研实力和业界声誉如何?导师是否愿意培养学生?

  ③该专业毕业要求如何?对于学生是否有科研成果或者发文要求?

  ④该专业对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如何?是否注重科研训练和学术培养?

  ⑤该专业是否有博士点,导师是否是博士生导师,专业和导师有多少博士生名额?直博保博难度如何?

  ⑥该专业是偏向于就业还是科研,专业对于学生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和力度如何?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就业满意度如何?

  ⑦该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评价如何?

  ⑧该专业奖学金和各类资助政策怎么样,日常补贴如何?

  ⑨该专业对于保研学生的态度和政策如何?每年招生名额,有多少是分配给保研,多少是分配给考生?是否倾向于招录保送生?

  ⑩注意该专业对于考生本科专业的规定和限制。了解该专业是否允许跨考或者同等学力报考。了解该专业对于学生在本科期间学业成绩和科研成果是否有要求。

  五、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四大方面,考生在决定目标院校和专业的时候,还有一些其他方面也值得考虑。具体如下:

  ①注意收集目标院校和专业往届学长学姐对于该校和该专业的评价和满意度;

  ②注意目标院校和专业的考研招录过程中,是否经常在网上存在负面评价和新闻?如果有,尽量找到直系学长学姐了解核实。

  ③注意目标院校和专业是否存在隐形报考和录取条件。是否对于本校本科生有明显的过度特殊照顾和保护。

  ④考虑考生自己是否可以得到部分便利,比如报考本校研究生;或家族亲友与该校该专业领导导师熟交;是否有认识的学长学姐方便获取信息和帮助。

  ⑤自己或家人是否有名校情结;家人亲戚是否支持自己在学校所在城市发展和定居;

  ⑥自己和另一半(男女朋友、家人)的未来规划;

  择校择专业,每年都是让无数考生困惑和纠结的问题。其中暗含很多技巧和经验,对考生的辨识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希望通过本文考生们能掌握择校则择专业的技巧,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注:本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