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考研动态正文

知名高校官宣大改革!跨考难度再次升级 如何应对?

最后更新时间:2020-08-07 14:50:07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对于每个2021考研小伙伴们来说,最不愿意听到的话之一恐怕就是“今年考研要大改革了”,毕竟改革可能会导致命题难度增加,复习压力增大。

  所幸,对于普通同学来说,遇到这样事情的概率很低很低,一般几乎遇不到一次,就算是有,也多半是加了一本书,增加几个知识点。但是,报考中传的小伙伴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近期,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拉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

  重大改革举措中,除了“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比较引人关注的是关于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

  

  所谓的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环节。

  不再分数“一考定终身”。首先,初试分数必须要过国家线。但只要过了国家线,分数就不是唯一标准,还要考虑你的“材料评议分”(目前信息是初试分数占据70%,材料评议占据30%)。

  而“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实践能力或创作实践能力”。对于专硕来说,“实践能力”意味着考试将更加灵活,可能会有更多的应用题,甚至可能有现场创作题。

  这个改革举措对于零基础选择跨考的小伙伴来说,很明显难度进一步加大了!

  目前中传率先官宣改革举措,其他院校是否效仿暂未可知,但是从考研扩招、报考人数将增加的趋势也可以分析出,未来考研竞争压力都不会太小!

  看到这里,大家内心是不是已经都瑟瑟发抖了呢?

  但是大家千万别就此打退堂鼓,直接放弃!

  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打铁还需自身硬,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最好的办法是提早准备!

  对于“增加材料评议”,可能很多小伙伴觉得自己非本专业,学校、履历都很一般,没有什么可以交的。但是实际上,距离复试还有半年时间,认真准备材料,仍然可以有很多亮点。

  根据大多数申请制学校的惯例,我们把材料分为包含“三硬四软一推荐”。

  三硬:就是三项最难变化的,也是老师最看重的,在校成绩GPA、学术成果、获奖证书。

  四软:自我陈述,告诉老师你的优势和情况;科研设想,你读研期间的科研打算(专硕也可以写作品规划);个人作品,此前你留下的最优秀的个人创作。实践经历:你的个人实习履历。

  还有最后一个,是推荐信。和西方不同,中国高校对推荐信这一点并不是强行要求,但是如果有了一个强有力的老师的推荐,可以想到会有正面作用。

  目前来看,三硬可能很难变化,当然不排除有一些运作可能性。例如大四上参加新项目或评选新奖项。但可能性比较小。

  那么,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四软”的一些方面:例如:

  (1)你能不能总结好、分析好自身的优势?

  (2)你此前的经历中,有哪些比较重要的可以向老师介绍的部分?(例如同样是暑期实践,有没有报告就是两回事)

  (3)你有没有做过的比较好的个人作品?如果是其他专业的同学,有没有自己拿的出手的一些参与的项目和成果?

  (4)还有,实习经历中有哪些是值得深入介绍的?

  如果想清楚,剩下半年时间,如果能够有心,还是可以做出很多改变的。不要现在焦虑隔会忘,等到初试完了,结果一两个月调整余地更小。

  (注: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