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管理类联考逻辑正文

【名师辅导】搞懂“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最后更新时间:2019-06-17 14:58:41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逻辑考试的核心是推理,推理是由判断构成的,而判断则由概念组成。研究逻辑推理首先应从概念出发。概念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说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正概念与负概念、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等,但管理类联考试题中重点考查的是对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理解。

  一、何为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经过组合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不为组成它的个体所具有。

  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它是相对于集合概念来说的,凡不属于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

  注意:分析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要把这个概念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例如:在“清华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和“张三是清华学员”这两个语句中,前一个“清华学员”是个集合概念,后一个“清华学员”是个非集合概念。

  准确的辨识需要区分以下两类关系:

  “类”与“分子”:事物的类是由若干同类的分子组成的;

  “集合体”与“个体”:事物的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的事物集合起来构成的整体。

  区别:①一个类所具有的属性,它的分子也一定具有;一个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它的个体却不一定具有。

  ②可以用反映类的概念来指称类中每一个分子;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不能来指称集合体中任一个体。

  ③类概念的外延是类所包含的每一个分子;集合概念的外延只是作为集合体的事物,不是集合体中的个体。

  例:数学系的学生也学了不少文科课程,王颖是数学系的学生,所以她也学了不少文科课程。

  以下哪项论证展示的推理错误与上述论证中的最相似?

  A.数学系的学生都学《哲学原理》这门课程,小马是数学系的一名学生,所以她也学习数学这门课程。

  B.哲学系的教师写了许多哲学方面的论文。老张是哲学系的一名教师,所以他也写过许多哲学方面的论文。

  C.所有的旧房子需要经常维修,这套房子是新的,所以不需要经常维修。

  D.这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多数是女学生,王颖是这个学习小组的成员,所以她也是女学生。

  解析:参考答案是B。题干大前提中的“数学系的学生”与小前提中的“数学系的学生”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所以逻辑错误就是集合和非集合概念的混淆,而B项和题干一样,两个哲学系的教师一个是集合概念一个是非集合概念,所以B正确。

  选项A中作为都学“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数学系的学生”所表达的不是集合概念,而是非集合概念,整个推理是正确的;

  C项推理有问题,但所犯错误与题干不相似。

  D项推理有问题,是由“部分”推“个体”与题干错误不相似。

  总之,断定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一定要把这个概念放到具体的语句中去分析。依据的是这个概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是否为组成它的个体所具有。如果为每个个体所具有,那么这个概念就是非集合概念,如果不是为每个个体所具有,那么就是集合概念。

  (本文为跨考教育教研室任子徒老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