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华东理工大学会计硕士复试内容及参考书目!

最后更新时间:2020-10-21 10:49:50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时间飞逝,初试临近,2021考生已经进入冲刺阶段了,对于打算报考2022考研会计硕士的新手可能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有些迷茫,面对众多的复习资料会觉得无从下手,鉴于这种情况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华东理工大学会计硕士MPAcc复试内容及参考书目,供大家参考。

  (1)【参考书目】

  1.《公司财务管理》(2006年10月第一版)陈荣奎 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1526521;

  2.会计学(2016年8月第五版),刘永泽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5423789;

  3.CPA辅导材料《会计》(2017)中的有关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差错调整、合并报表等相关内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ISBN:9787509573044。

  (2)【复试内容】

  除全校统一命题、评分的内容外,各学院可以根据各专业特点和学科(专业)特色确定其余部分的复试内容,包括对考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综合素质及培养潜质的考核。

  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包括:

  1. 笔试(40分)

  (1)基础英语听力(5分)

  (2)专业知识和技能(35分)。由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专家按一级学科或相近专业群统一命题;有条件的专业提倡采用实际操作等方式单独组织实践(实验)能力考核。笔试由学校统一组织,实验操作由学院自行组织进行。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考生该项成绩为30分。

  (3)政治理论考试(5分)。按照教育部要求,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考生的政治理论考试由学校在复试时组织进行。其中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政治理论考试成绩由商学院在复试成绩中折算。

  (4)综合素质测试。此项测试结果仅作为参考,不计入复试成绩。

  2. 综合面试(60分)

  (1)外语口语交流能力(5分)。由外语口语能力较强的教师对考生进行考核。考核形式由各学院自定。

  (2)专业素质能力(45分)。华东理工大学会计硕士MPAcc其中包括知识掌握程度、研究能力、培养潜质和对本学科(专业)的了解程度(由考生对随机抽取的试题内容和面试专家的现场提问进行回答)。专业型研究生的面试要突出对考生专业知识应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查,注重考生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同时还应兼顾考查考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意向等。

  (3)综合能力(10分)。包括本科期间的表现、创新意识和潜力、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其中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研究、实践经历,考生可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成绩评定】

  华东理工大学会计硕士MPAcc复试面试成绩由面试小组各成员现场独立评分,由小组秘书汇总后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考生的面试成绩。

  复试成绩=复试笔试成绩+复试面试成绩

  考生综合成绩=(初试成绩总分÷ 5)×50 % +复试成绩× 50%

  (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专业考生初试成绩总分除以3,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专业考生的综合成绩按商学院制定方案折算。)

  各专业复试结束后,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综合成绩由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后向考生公布。

  (注: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