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MTI考研中国文化概论考点:第二部分

最后更新时间:2020-11-23 17:18:22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不知不觉11月下旬了,距离2021考研时间越来越近,打算2022考研的考生已经开始进入备战状态,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翻译硕士中国文化概论考点整理,希望能对各位2022考研的考生有所帮助,一起来看。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一:农业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济模式,与以交换为目的,以营利为宗旨的商品经济相对立。

  自然经济的基础和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占统治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

  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农业的开端)-------夏末至商代(由原始氏族公社变为奴隶主贵族庄园)------周代初期(土地分封制)-------秦时期封建国家形成(自然经济起决定作用)

  封建经济的基础:分散的个体生产。耕织结合构成了以家庭为主的经济单位的主要的经济活动内容。

  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原因:

  1. 重农抑商政策

  2. 由中国传统土地所有制和统治者残酷的经济剥削造成

  3. 由孔孟儒学灌输的与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一致的重农抑商思想所致

  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独立自由”的手工业者与商人

  历代官府手工业也属于自然经济的性质范畴。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二:血缘宗法制度

  一、 含义:

  宗”:与祭祀之庙宇有关,有宗社之义,是中国文化祖先崇拜的代码

  “族”:在血统上相联系的人

  祖先崇拜与血缘关系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的重要,形成血缘宗法制

  二、 形成

  宗法制度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父系氏族公社或家庭公社时期-----“家天下”(形成于商,完善于周)

  在国家最初形成过程中,血缘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形成宗法世袭制。

  商朝仍是“家天下”,国家形式仍是以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政体。

  西周完善和实行了以血缘关系为重要的分土封侯制度。土地分封制和血缘宗法制构成周朝的社会制度和政权机构。

  春秋末期,孔孟要恢复周礼。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汉代独尊儒术,神化王权,把封建政权与族权、神权、夫权紧密结合起来,代表了全部的宗法思想制度。

  魏晋隋唐时期是宗族、宗法制度盛行的时期

  隋唐五代之后,门阀大族逐渐解体

  与血缘宗法制度紧密结合的官职世袭制,在隋唐以后发展演变为任子制和恩荫制(清代以后演变成恩生制)

  三、 中国传统社会是重视血缘宗法关系的社会,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的

  四、 类型:

  周代的“宗子法”,即嫡长子继承法

  东汉后兴起的门阀氏族制度

  宋代以后的家族或宗族制

  五、 血缘宗法制度的三大特点:

  父权系统和孝道观念是宗法社会的基础

  夫权

  军权

  六、 血缘宗法制度始终延续不衰,孔儒学说起了重要作用

  七、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以家庭为本位

  八、 中国社会重要、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制度:血缘宗法制度

  (注:本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