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公共课政治马原正文

2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最后更新时间:2020-08-11 17:25:33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八月是暑期最后能够抓住的时间了,俗话说,得暑假者得考研,所以这个阶段政治的复习安排非常重要。考研政治部分的分析题对于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实备考中,我们要掌握答题模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21考研政治分析题的答题模板,希望能对你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1)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2)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3)实践观:

  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3)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6)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7)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3)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发展:

  (4)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5)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正、反、换)。

  (6)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

  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

  3、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

  a.度的原理: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把握事物的度,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做到胸中有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把握事物的度,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适度”的原则,不能随意超出事物所允许的范围。

  b.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c.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2)否定之否定规律:

  d.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e.辩证的否定观的原理:

  第一,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3)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见一个一。

  4、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

  (1)现象和本质(并列,都有);

  (2)必然与偶然(并列,都有);

  (3)原因与结果(并列,都有);

  (4)现实与可能(并列,都有)。

  (5)形式与内容(从属)

  (三)、认识论(三个一,一观一论一方法)10个原理

  1、一观——真理观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

  (3)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4)真理的价值性与客观性的原理:第一,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第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象的成分。第三,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是对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第四,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5)价值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原理: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能实现价值的满足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另外,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的价值满足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6)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一论——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3)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适应。认识、理论要根据具体实践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要根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落后于实践。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

  3、一方法——辩证思维方法。

  注意:辩证思维方法、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见03年、04年真题)

  (四)、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因素、规律、特点和动力)15个原理

  1、因素:

  (1)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2)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3、特点:

  (1)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原理;

  (2)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

  (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原理。

  4、动力: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6)社会革命和改革推动着社会发展;

  注:本章还有一个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注: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