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新闻与传播硕士复习阶段规划

最后更新时间:2020-07-09 17:52:34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对于打算报考2021考研新传的新手可能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有些迷茫。为了帮助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考研同学更好地复习专业知识,切实地利用好暑期时间,下面为大家整理了2021考研新闻与传播硕士复习阶段规划,供大家参考。

  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9月)

  本阶段主要用于跨专业考生学习指定参考书,要求吃透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考生要在抓好专业课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温习指定参考书,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参考书目:

  《中国新闻传播史 》 方汉奇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 陈力丹

  《新闻理论》 雷跃捷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王振业

  《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

  《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王振业、李舒等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版)哈艳秋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二版)李磊

  《传播学总论》(第二版) 胡正荣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

  《21世纪初大众传播发展战略研究》胡正荣

  《传播学史》[美]罗杰斯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弗林 )

  阶段目标:

  对指定参考书目进行“地毯式”学习一遍,了解全书内容,理解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建议不要求记住。

  注意事项:

  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

  2.本阶段学习重在理解,不需强制记忆,但一定要。

  3.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

  4.看进度,卡时间。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或本校老师。

  强化提高阶段(9月-12月)

  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新闻传播类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并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做历年,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阶段目标:

  1.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

  2.分清、整理、掌握重难点,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

  3.做历年,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整理答案。

  冲刺阶段(12年12月-13年1月)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阶段目标:

  1.分析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出题思路,本年度可能考查的内容和出题思路。

  2.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试题。

  3.全真模拟,强化考点意识。

  4.查漏补缺,看看哪些章节还没掌握好,再仔细复习一下。

  回顾,回忆知识点、易考题目及答案,准备应考。

  (注: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