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院校新闻正文

广东省唯一!东莞理工学院这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最后更新时间:2020-10-22 10:35:43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2021考研已进入倒计时模式,考生们一定要注意,近期要多多关注考研正式报名相关信息。为考生可以更方便的了解各院校新闻动态,小编整理了“东莞理工学院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相关资讯,一起来了解一下。

  根据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9月10日公布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统计数据,我校工程科学(Engineering)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为全校第一个进入ESI前1%的学科,实现了重大突破。

  

  据统计,本期我国大陆有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新增高校共有9所,其中广东省2所,分别是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有7所高校的工程科学学科新进入全球前1%,我校是该学科在广东省的唯一入选高校。

  ESI收录了12000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SCIE和SSCI近十年发表的论文和被引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已经被全球普遍认可。ESI指标用来评价一所高校(或机构)的科研水平,甚至通过ESI高被引作者来预测诺贝尔获奖者。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也普遍把ESI进入全球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学科数作为建设目标。

  

B374

  工程科学学科介绍

  工程科学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拥有一支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家级科技人才领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双聘(特聘)院士6人,教授74人,博士323人。现有机械、资源与环境等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电路与系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以及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16个省级科研平台。

  该学科领域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需求,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近五年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申请专利36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000余项;授权专利9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0余项;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有力服务国家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莞工学科建设工作加速推进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科建设工作加速推进,逐步形成了以工学为重点的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科体系。尤其是启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来,学校不断创新学科建设体制机制,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群,精准服务创新链和产业链,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快速提升,2018年获增列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成为全省唯一的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

  近五年,学校面向全球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近700人,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47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20项。学校先后获批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了机械工程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和3个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以及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28个省级科研平台,有力支撑了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下一阶段,学校将更加紧密结合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科建设龙头牵引作用,集中力量建设好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群,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来自东莞理工学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