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院校新闻正文

西南交通大学探索开展“科研+”行动积极推进科研育人

最后更新时间:2022-01-12 09:43:01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西南交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学科专业特色,探索开展“科研+”系列行动,切实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开展“科研+德育”引领行动。制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工作推进方案(2020—2022年)》《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工作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完善科研育人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科学研究全过程。修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出台《落实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等,教育引导师生弘扬科学家精神,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严把教师准入关,不断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注重思想政治、学术诚信、科研能力等重要指标的考核。印发《师德专题教育工作方案》,设立师德师风建设专项研究基金项目(德育专项)。开展“科研育人”先进集体评选,选树“工业互联网与数据智能科研团队”等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开展“科研+教学”协同行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教师讲授—师生研讨”“学生探究—师生研讨”双螺旋课程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与国内众多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将企业优质科研平台资源转化为教学和育人资源,探索教研一体、学研相融的科研育人机制,推动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效衔接。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多家行业企业合作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联合培养,聘请100余名企业导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建立西南交通大学—中铁磁浮磁浮交通研究院等平台,每年组织50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参与校企合作平台(项目)科研工作,努力为学生提升科研能力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和平台。

  开展“科研+实践”创新行动。推动科研实验室以及重点科研项目面向学生开放,出台《个性化实验室项目指南》《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指南》等,举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日,引导学生从大学一年级接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参与式、互动式和研究性的学习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互联网+”、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学科竞赛,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探索,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研创新项目孵化,发布“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每年吸引师生8000余人次参与;建立创客空间、创新大厦,打造科研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引入各类投资基金,服务和推动科研成果的衍生、孵化和转化,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开展“科研+文化”承扬行动。建设学校“不忘初心 交通强国”红色文化主题馆、历史文化长廊等,开辟“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院院士等优秀校友专题展,培养师生科研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举办国际轨道交通学术大会、中国磁悬浮技术学术会议等一系列高层次学术会议活动,每年组织近万人次学生参与,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育人氛围。设立实验室文化主题日,建立实验室文化墙,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的精准“滴灌”作用,让学生在励志攻坚、积极向上、友爱和谐的实验室文化和团队精神中成长成才,引导学生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