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大三考研正文

深觉孤独寂寞冷,还须坐得冷板凳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5-05-22 23:08:36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多半是因为网络太发达的原因我们的世界变得格外丰富,因此每天睁开眼就是借各种信息轰炸以及所有社交网络的晒逼格以开眼。当所有的年轻人唯热闹是瞻,一些人却默默选择考研,走上一条孤独路。

深觉孤独寂寞冷,还须坐得冷板凳

  与高考相比,考研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不是一种普适的、大众的选择。没有老师跟在身边的千叮万嘱,也鲜有同学一起并肩作战。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感到孤独,一个人走在从自习室到宿舍的路上,一个人晨读,甚至一个人蜗居在志向名校隔壁的出租屋里,孤独,也成了考研人的生活主旋律。

  孤独也许是痛苦的,因为要心无旁骛、延迟满足;孤独又是幸福的,因为你比谁都清楚,现在的孤独与奋斗是为了更长久的幸福,在跨过重重阻碍的过程中体验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但是,有些考研人感到孤独的时间一久,会发现自己压力越来越大,渴望有更多社交却又想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出现失眠等身体不适的状况,最后得了孤独症,因此越来越紧张,影响了备考状态。

  心理学上,孤独与独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独处体现的是一种有意避开他人的客观存在状态和生活方式,孤独更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体验。由独处引发的孤独往往具有一种强迫性,同时伴有失落、沮丧的情绪表现和寂寞无助的情感体验。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多数人是需要独处的。只有在独处的情况下下才能尽量避免互相打扰,保证自己的复习效率。

  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孤独,对于备受寂寞折磨的你,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方法,将孤独情绪降低到最小程度。

  首先,认真分析孤独的原因。你的孤独感,是因为性格内向、不合群,还是只是因为考研备战这种特殊的规定情境所致。如果你确定是因为后者,就要平复心态。你不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只是为了考研孤注一掷的坚持,去放弃那些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仅此而已。你也清楚这段时间总会过去,所以这种孤独不是无奈与无助,而是一种动力与释然,是自身成长与积累的过程。当你明白这一点后,再用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学习,坦然地接收这种生活状态。孤独不是寂寞,也不是无奈,更不是放任,而是一种动力,一种坦然,一种自我修复。认真地思考之后,积极地投入学习,再思考,再学习。坦然面对考研,坦然面对自己。

  其次,保持与外界联络的信息通道,多和研友、同学及家人沟通。考研是你当前面对的头等大事,你可以因为害怕打扰而独居,但是不可以完全断掉与外界的情感联系。把考研路上的酸痛苦辣与喜欢的人分享或分担,能有效降低压力,驱逐孤独感,也不会被隔离在群体之外。

  最后,与自己内心对话,享受孤独。孤独也许只是人生中的小段时光,我们要好好珍惜。因为孤独,你远离了尘世的喧哗与骚动,可以静下心聆听自己前进的足音和年轻的心跳;因为孤独,你可以与自己对话,品味这种存在感与充实感,直面最真实的自己。

  如上所述是希望在考研这段时间,甚至是今后更久,考研诸位能坐得冷板凳。另外,要提醒各位,考研虽辛苦并非越虐越好,可以时不时温习爱好,和研友聊聊,跑步看闲书,这些细小的行为非常值得分得你一些时间。

  文章来源:跨考教育

  相关推荐:

  金融学:理工科学生报考最多的专业

  十年考研英语完型真题考过的词汇辨析(汇总)

  跨专业比科班更有优势的专业:新闻传播学

手机跨考网

  关注手机跨考网,最新考研资讯尽在掌握!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