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大三考研正文

2017考研:MBA和EMBA的九大区别

最后更新时间:2016-07-18 10:37:24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关键词:2017考研  MBA和EMBA的九大区别
 
可能很多考研的同学对MBA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么EMBA又是什么呢?是不是傻傻分不清楚了吧,没关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考研:MBA和EMBA的九大区别,请参考:

即刻咨询相关信息>>


  MBA(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最早引入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目标是培养通晓国际管理知识和规则、具有全球化意识的高级管理人才。
  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0)是MBA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EMBA英文全称为,直译为高级管理人员MBA。但两者也有区别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EMBA与MBA的九大区别:
  EMBA和MBA的区别一:学费不同
  EMBA是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针对的是企业高管,不需要全国联考,毕业只有学位(即EMBA学位),学费较贵,上课通常是一个月选择四天连续上,将某一科目上完。俗称“模块化”教学。
  MBA是工商管理硕士,报考的人有的是企业中层领导,或基层管理者,也有未当管理者的普通职员。要参加全国MBA联考(考综合和英语两大科),毕业后有学位(MBA学位证书),也有的还有毕业证(研究生毕业证书),学费在7-12万元之间。一般全职班(需要辞职后脱产学习)和在职班两种。上课按大学的正常教学安排相一致,通常是9月开学,7月毕业。(有些在职班是1月份毕业。)
  EMBA和MBA的区别二:培养目标不同
  EMBA教育培养的是目前已担任高级职务的管理人员,而MBA(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高级管理人员。
  EMBA和MBA的区别三:招收对象不同
  EMBA特别适合于那些实际管理经验丰富但离开应试环境多年的企业和政府高层人士。而MBA适合刚刚走上管理工作岗位两三年,有志于从事高级管理工作的人士。
  EMBA和MBA的区别四:师资及教学模式不同  EMBA课程全部由海内外知名学者、教授任教或答疑。教学上更注重在启发的基础上,将课程与学员实际体验相结合,偏重实际运用和可操作性,更适合正在商场实战的高层管理者。
  MBA课程多为国内本校师资任教,多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团队讨论”的教学方式,在理论层面探讨较多,对培养未来的管理者较为适合。
  EMBA和MBA的区别五:入学考试不同
  在国外,如要就读MBA需参加GMAT入学考试。但就读EMBA只有71%的学校要求GMAT成绩,平均过线分数为530分,而海外学生只需要托福550分成绩即可。但这并不是说,EMBA入学非常容易,学校更看中的是学员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专家的推荐信和面试结果。
  EMBA和MBA的区别六:就读人员不同
  由于MBA入学考试需要考外语、数学,这就给那些管理经验丰富但离开应试环境多年的企业高层设置了门槛。目前国内MBA正出现低龄化现象,考分高的往往是那些大学毕业3年左右、应试能力强的年轻人。而EMBA入学笔试、面试均由培养单位自行组织,门槛大为降低。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只要是老板、老总就可以读EMBA。清华大学就曾将一名愿出25万美元就读,但不符条件的老板拒之门外。国家规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8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4年以上管理工作经历),较大规模企业的现职高层管理人员才可报名。
  EMBA和MBA的区别七:同学的商业价值不同
  抛开MBA的学校名声能够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的好处外.MBA和EMBA的学习经历将为你带来两方面的收获;一是全面的管理知识,这方面我相信MBA和EMBA的差别不大,二是你在就学时结交的那些同学,这些同学资源在你以后人生中将会成为你最重要的资本!由于MBA和EMBA的生员来源不同,因此,MBA和EMBA的这些“资本”也会不同。一般来讲,EMBA的同学可能目前就对你有商业价值,而MBA同学的商业价值可能要等若干年后才能体现了。
  EMBA和MBA的区别八:专业难度不同
  MBA教程强调实战能力的培养,硕士班的门槛较高,如非经济专业背景在美国一般会要求先修完“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企业管理基础”等课程,如在正式的MBA课程里的FINACE MANAGE就会比财会本科的更深更专,而EMBA只带有进修性质,同样的财务管理课程只相当与非财务背景经理课程。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即使是活生生的案例都会束缚人的思维,创业需要发散的思维。
  EMBA和MBA的区别九:体会不同
  MBA的考题比EMBA要难,而一般有长时间工作经验和在领导岗位上的,由于离校时间长而所学的很多知识都忘了,而且他们只需学一些实际运用的知识拿一个学位就够了。事实上,那些有真正管理经验的人攻读MBA的门槛交较高,相反,那些在事业单位或一些国营单位的人,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复习考试,考取的几率大一些。然而,正是这种差别,使得大部分MBA学生只在理论上有一些心得,理论结合实际相对较弱。EMBA的学生大部分是企业的管理者,他们急需是管理知识而不是证书,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科学管理的好处要比MBA的学生深的多。EMBA强调工作的经验和心得,MBA则是有心进军管理的基础。EMBA的学习比较讲共同研究和心得,同学互相交换在实战中的经验,而学习只是起点睛作用,基本上需要5年以上经验,不然的话,你只能学到理论。
  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在我国设立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并于1991年开始招生。目前,MBA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xecutive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简称EMBA)。EMBA教育是面向高层管理人员招生的工商管理硕士教育。
  MBA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性管理人才。MBA学生在入学前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各种专业背景的大学毕业生都可以报考MBA。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MBA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能力与素质的培养。MBA培养院校通过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或与企业联合培养,保证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际,MBA教育通过各种课程和案例教学、企业实践项目等环节培养学生从事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战略眼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决策和应变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MBA核心课程包括经济与管理理论和方法课程以及与企业管理职能相联系的专业课程。MBA教育具有团队学习的特点,强调案例教学与互动教学,学生通过MBA教育不仅可以学到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专业知识,还可以与同学分享管理的实践经验,增长才干。
  近年来,MBA教育在全球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注重培养MBA学生的领导力和企业家精神,强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训练,强调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教育;(2)强调培养MBA学生的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与跨文化管理能力;(3)强调MBA教育贴近企业实践、通过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4)开设综合性的整合课程,为MBA学生提供整合多学科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训练;(5)强调MBA教育的特色、个性和差异化,以适应多元性的市场环境。
  管理教育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制度、文化密切相关。我国的MBA教育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与时俱进,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改革与创新,培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既有国际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既有开拓创新能力又有社会责任意识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
  以上就是MBA和EMBA之间的九大区别,希望有意向考取的学子分清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向。如果你对翻身方案还有迷茫,如果你对自身的复习结果没有足够的信心,那么跨考半年魔鬼集训营将会是你不二的选择!
报名参加半年集训  了解半年集训营
 
 
相关推荐
复习指导 2017考研公共课复习指导和做题方法汇总 二战考生复习指导与经验谈汇总
考研时间 跨考教育整理—2017年考研时间表 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复试分数线 34所自主划线高校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 历年考研国家线汇总(跨考教育整理)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