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大三考研正文

2014考研理论物理:报考院校的高水平与低录取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3-09-07 00:28:55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报考院校的高水平与低录取

  全国招收理论物理硕士研究生的院校很多,其中A等20所(其中A+等五所),B等60所(B+类30所),C等20所,另外还包括没有进入统计行列的其他院校。为了节省篇幅,下文仅介绍一些传统强校和一些具有特色科目的院校。


更多考研经验请点击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招收理论物理方向研究生的著名研究院所有理论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这里主要介绍理论物理所。理论物理研究所专注理论物理基本核心问题研究,在国内是一流的理论物理中心。其下设四个科研体系:第一研究室、第二研究室、卡弗里理论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前沿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的优势在于集中了全国比较强的科研队伍,从而在物理基础课的教学上具有一定优势。另外,中科院的国际联系比较多,能开设更多的前沿讲座,使研究生们更快地接触国际的研究前沿,并有更多的出国机会。

  推荐指数:★★★★★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国内物理系创立最早的院校,在理论物理学科上具有很强的实力。北大理论物理学科曾培养出了“两弹一星”元勋两名,中科院院士15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三名。北大该学科的覆盖面广,研究领域主要有粒子物理与量子规范理论、场论与弦理论、宇宙学、中高能核物理理论、原子核结构理论等,其中粒子物理和场论方向为该校的传统强项。北大理论物理学科在《Physical Review》、《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重要专业刊物发表文章几十篇,并且多篇文章被应用几千次,这说明了其研究的原创性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该校的理论物理一直是报考热点,报录比例一般都不超过20%。以2009年为例,总共招收16人,报名人数为95人,报录比为16.8%。

  推荐指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虽然建校较晚,但依托中科院的资源,该校在很短时间内就发展为全国著名的理工院校之一。理论物理方面,该校研究领域涉及超弦/M理论及其在引力和宇宙学中应用,量子信息与量子基础,粒子物理、场论及其应用等,其中量子信息与量子基础在国内、国际上均具有较强优势。该学科现有教授十六人,副教授九人,讲师二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一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五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三人,新世纪优秀人才二人。由于该校没有公布近年的报录比,唯一可参考的数据是2007年的报录比,为15.38%。

  推荐指数:★★★★★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的理论物理学科拥有一批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并培养了多名院士。该校的理论物理是全国最早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研究方向包括统计物理、非线性物理、引力与相对论、极端条件下的新物质和形态、数学物理,其中非线性物理、引力与相对论两个方向是该校的传统强项,特别是引力与相对论方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物理方向的报录比一般20%左右,2007年为23.75%,2008年为16.67%。

  推荐指数:★★★★★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的物理系最早可追溯到1942年创立的数理系,研究领域包括粒子、核与场的理论,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理论,量子统计与理论物理方法,计算理论物理等。该校的凝聚态物理近年来有很大开拓,影响力逐步扩大。该校的报录比一般在20%~30%之间,2008年为21.8%,2009年为35%。

  推荐指数:★★★★★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国内理论物理学科的强校之一,理论物理研究领域涉及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计算物理、原子核理论与统计物理、量子场论与粒子物理、非线性物理和量子混沌等方向,其中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一直为南京大学的传统强项。该学科现有研究生导师34人,其中中科院院士一人,长江计划特评教授三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一人。该校的报录比一般为20%~30%之间,如果剔除免试生,则报录比为20%左右(2009年为20.2%,2010年为17.3%)。

  推荐指数:★★★★★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理论物理学科是全国首批授予的博士点之一。1990年在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先生的主持下,创建了近代物理中心,并由李政道亲自担任主任。该中心作为理论物理学科的依托单位于1991年创立了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目前,中心通过一批在理论物理前沿领域积极工作的学者,在国内、国际上取得了许多成就,并在其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该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量子场论与基本粒子理论、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的唯象理论、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理论、量子物理过程等。该中心现有研究生导师21人,其中中科院院士一人。该中心2007年的报录比为23.68%,其他年份数据未详。

  推荐指数:★★★★★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成立于1983年,理论物理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广义相对论和天体物理、引力实验和基本物理量测量、生物分子物理与模拟、黑洞天体物理学、生物物理等方向,其中引力实验和基本物理量测量为该校的特色方向。另外,该校的诸多方向需要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对考生的编程能力有一定要求。该学科现有研究生导师23人,其中中科院院士一人,长江学者一人(兼职)。该校近几年报录比情况不详,2006年报录比为15.38%,2007为29.85%。

  推荐指数:★★★★☆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理论物理学科的主要研究粒子物理理论及数据分析、量子场论与量子力学、数学物理。该校的理论物理组成员均为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成员,并在邝宇平院士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内的TeV物理工作组。根据以往经验,在该校理论物理学科学习过的学生比较容易专做其他方面的工作,如凝聚态理论、原子分子物理、分子生物学、计算机软件、材料科学等。该学科现有研究生导师六人,其中中科院院士一人。该学科近几年的报录比不详,但从2006年的12.6%和2007年的9.26%的情况来看,其报录比较其他院校低。

  推荐指数:★★★☆☆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的理论物理学科研究方向包括粒子理论与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拓扑场论、统计物理与量子光学、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应用等。兰州大学该学科的特点是注重数学修养,特别是在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方向,其毕业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全国同行的公认。

  推荐指数:★★★☆☆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理论物理所创立于2000年,研究方向包括凝聚物质的电子输运和超导电性研究、非线性物理、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软凝聚态物理、复杂体系、理论生物物理等。目前有教师十四名,包括中科院院士一人。该校的报录比一般在20%左右,如2007年为22.22%。

  推荐指数:★★☆☆☆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理论物理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相变动力学理论、统计与计算物理、量子理论中的解析方法、强关联电子理论、介观物理、冷原子物理、量子信息处理等,其中在量子相关方向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该校2009年的报录比为26%,较2007年的30%有所降低。

  推荐指数:★★☆☆☆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的理论物理中心由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吴式枢院士创建,培养的大批人才正活跃在该领域的前沿。该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核多体理论及量子色动力学、数值模拟与成像技术、核天体物理、核结构与核反应、量子力学及其新进展、凝聚态理论,其中在核物理理论研究上具有较强优势。该校近几年的报录比情况不明,唯一能提供的参考数据为2007年的33.33%。

  推荐指数:★★☆☆☆

  小结

  与其他专业相似,在理论物理专业领域享有盛誉的院校的研究生录取率都不高,毕竟名校对考生要求高,所以报考难度大。但我们也知道,强校在资源、科研实力方面占有优势,能进入这些院校深造,不管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或是今后的发展都有很大作用,所以广大考生报考名校之举丝毫不减。看来,报考名校的这个矛盾也只有考生自己解决。上文的推荐只能作为报考的一个参考,不能作为绝对指标。对于报考者而言,需要在综合考量自己的实力后做出最优的选择。

  相关推荐:2014考研复习全程规划

            2014考研暑期:公共课全程复习指导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