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大三考研正文

2009南师大社会学概论真题及参考答案‍之简答题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4-11-04 19:44:59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跨考网为大家带来2009南师大社会学概论真题及参考答案‍之简答题,名词解释和论述题参见

2009南师大社会学概论真题及参考答案‍之名词解释

2009南师大社会学概论真题及参考答案‍之论述题

二、简答题 

1、简述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提出的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团结”

 答:社会团结与“社会内聚力”、“社会整合”的含义大体相同,它指的是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的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因此,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不仅那些直接认识、直接交往、相互关心的人们之间存在着这种联系,而且那些素不相识、互不关心的人们之间也存在着这种联系。尽管这种联系是无形的,但它却是一种非常实在的力量,所有社会成员无一例外的受到这种力量的牵引和控制。正是靠着这种联系,社会才获得完整的存在和独立的生命。  

社会团结的基础是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道德规范,一句话是一种被称为集体意识或集体良心,集体意识或集体良心是“同一社会一般公民共同的信仰和情操的总体”,它构成了社会团结的基础。  

社会团结的类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机械团结是这样一种社会联结纽带,它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 

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过度是由社会分工的发展引起的。社会分工是一种职业专门化。社会分工产生了两方面的后果:一是削弱了集体意识,二是造成整个社会全面相互依赖的需要。 

2、什么是家庭?家庭有哪些功能? 

答:家庭:是以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基本群体。 

(1) 经济功能。家庭的经济功能在于组织生产与消费两个方面。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种生产,直到现在,许多方面还和家庭有着密切关系。 

(2) 人口再生产的功能。从人类尽然个体婚制以来,家庭一直承担着人类自身生产的功能。如果没有人类自身的生产,社会就无法延续下去,而家庭则满足了社会发展的这一基本要求。家庭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唯一社会单位。 

(3) 满足新性需要的功能。男女两性缔结婚姻关系之后,性爱就成为维系相互关系的主要纽带。性爱是家庭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庭是满足夫妇性需要的场所。 

(4) 教育功能。家庭不仅负责新一代的身体再生产,还负责新一代的精神再生产。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所终生不会毕业的学校。家庭教育的好坏,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对儿童来说尤其是如此。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5) 赡养与抚养功能。抚养未成年的家庭成员和赡养老人及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这是人类繁衍的需要。当子女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不抚养他们,他们就不能生存,人类也就不能延续,所以这是父母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同样,父母抚养了子女,尽了义务,当父母老了,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子女也要尽到赡养义务。 

(6) 感情交流功能。家庭内的人际关系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家庭是思想感情交流最充分的场所。家庭成员除了在经济、文化生活中结合在一起以外,还有一种感情上的结合。这种感情是建立在家庭成员之间特殊的亲缘关系基础之上的。 

家庭的功能的发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功能也会发生变化。现代家庭功能的变迁主要表现在:(1)部分功能外移。(2)部分功能得到增强。

3、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有哪些特点? 

答: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来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达到调试人们社会关系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事业和制度.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社会保障事业的社会化 社会保障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事业,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 (1)它区别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个人或家庭的自我保障,而是由政府,社会来承担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2)它不是局部性的,而是以全体社会成员为社会保障的对象:(3)它不再是由某些社会组织、慈善机关来进行.而是由作为社会代表的国家直接出面组织。     

2.社会保障成员之间的互济性 

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障成员的互济性,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互相接济,它包括自发的相非自发的相互帮助,以及参与者的利益合作.这种互济性主要谩现为,当社会成员处于为社会创造财富时期,在获取自身和所属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费用的同时,每月或每年为社会整体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险金。这些保险金既为本人今后遇到意外事故提供保险也为其他社会成员解决临时性困难提供帮助。 

3、社会保障措施的强制性 

社会保障是通过国家立法加以保护的,使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和制度,社会保障措施的强制性表现在:第一国家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只要符合社会保障有关法律的规定,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障。第二社会保障的机构无权拒绝社会成员享受其权利的要求或随意变换项目,也无权接受社会成员自由选择参加社会保障项目。第三,凡是符合有关社会保障税法或社会保障基金统筹法令,法规的交纳条件的个人和团体,都必须按要求交纳和缴费 

4.社会保障结果的福利性 

 社会保障给社会成员带来的结果具有福利性,其具体表现在:第一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在年老,疾病,灾害等引起劳动能力暂时或永久丧失的情况下,从社会再分配中,真正享受到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基本权利。第二国家通过普及义务教育,改善环境卫生,实习国民健康服务等,为国民提供各种福利。 

4、说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并简要说明作品的学术价值或影响。

 A《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  孔德被西方社会学界公认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在1838年出版《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时孔德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

 B《心灵、自我与社会》 

米德,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的理论主要集中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中,强调了人的心灵、自我和社会的产生与社会互动过程的紧密相关性。其基本观点是 (1)人的活动并不是对外部刺激因素的简单反应,而是会根据环境中的客体来调整自己的行为。(2)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调整主要依赖其自我观念,而自我观念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它必须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因此,自我与社会是不能分开的。(3)社会的制度和结构是个体之间有组织的模式化的互动的产物。社会秩序不是己完成了的事实,而是处在不断变化、修正和调整的过程之中。(4)人们的互动与自我观念的形成依赖于心灵的存在。因为有了心灵,人们才具有理解和运用象征符号的能力,有了心灵的支持,我们才能对外界的反应有所选择。

C《社会冲突的功能》 

科塞,书中论述了冲突对维护社会的团结和统一,对疏通社会中的不满情绪,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等方面的积极功能,分析了冲突得以发挥积极功能的条件,及在此过程中将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D《消费社会》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一书发表于1970年,在当时有点石破天惊,即许多西方学者纷纷用“后”来命名眼下的社会形态时(如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等等),他则由现代社会中人与物的关系入手,从特殊的需求理论出发来界定社会。在这一需求理论中,消费者不是对具体的物的功用或各别的使用价值有所需求,他们实际上是对商品所赋予的意义(及意义的差异)有所需求。如用鲍德里亚自己的话来表述,就是人们添置洗衣机等生活用品不仅是“当作工具来使用”而且被“当作舒适和优越等要素来耍弄”并愿意为后者掏钱,《消费社会》一书的出发点就是讨论和研判这类社会现象。 

E《江村经济》 

费孝通,这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通过本书,读者能够看到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