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大三考研正文

2012考研新闻学概论笔记: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2-05-07 22:25:18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本章重点:

  l 我国新闻工作五项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战斗性原则、党性原则。

  l 新闻真实性

  1、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2、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具体来说有四方面:

  ① 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报道才会有力量。

  ③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④ 只有坚持真实,新闻事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3、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表现的五个方面:①无中生有;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

  失实原因的分析:①非故意性失实,记者没有主观故意,原始材料失实。②故意性失实,主观失实。

  炒新闻: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

  合理想象和扩大宣传效果。

  l 新闻指导性

  1、 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对我国新闻事业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辨是非,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四化大业。

  新闻指导性不是指挥权,而是道义上和思想上的影响。

  2、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为

  ①鼓舞②示范③论证④启发⑤解释⑥预测⑦警戒

  新闻指导性产生的社会效果包括,迅速的在受众中引起反响,立即收到明显效果;潜移默化长期的影响。

  3、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具体做法:

  ①寓新闻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

  ②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

  ③寓指导性于服务性之中。

  具有指导作用的新闻,称为指导性新闻。指导性新闻的基础在于信息,指导性是要寓于信息传播之中的。即指导性新闻既要真实、及时传播大众共同关心的事实,又要体现一定的指导思想,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说就是:

  ① 指导性新闻要具备新闻的特点,有一定信息量,能引起大众的共同关心;

  ② 新闻中的观点和事实统一,事实能无可辩驳的说明观点,令人信服;

  ③ 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取得最大的宣传效益。

  4、新闻指导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指导性除了继续发挥鼓舞、示范、论证等作用外,重点要在“解释”上下功夫。围绕形势新变化,对党和国家每一项政策的出台进行分析阐释,帮助受众弄清发展趋势,权衡利弊得失,保持新闻指导性宏观上的舆论一致和微观上的多元表达。

  5、关于新闻指导性的不恰当做法:

  ①图解政策的做法

  ②公告式和命令式的做法

  ③片面化和简单化的做法

  表现在:在宣传某一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定时,只有质的概念而缺乏量与度的把握,说了不少过头话;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简单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在典型宣传中,往往强调精神而忽视科学态度。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