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分数线复试正文

北大中国近现代史考研复试实战经历分享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4-03-12 19:57:00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初试这种东西没什么好说的,我是跨专业的。3月初得知初试成绩 英语59 政治63 专业240,除了英语还算满意,政治考到这个分很满意了。

  根据往年经验,大概只有两个礼拜准备,于是决定一个礼拜写学术代表作,一个礼拜看书。经过疯狂的2周复习,写完学术代表作,因为从半年前就在选题和收集史料,自我感觉还不错,也准备用来做毕业论文。书没看几本,然后大体列了下自己读过的学术著作,发现近现代史只有10多本样子,这个就比较麻烦,虽然其他方面的书读的比较多。

  周五复试笔试,同来复试的同学们都很nice。大家相处的很好,尤其感觉涂兄,在我很紧张的情况下,鼓励安慰我。题目论坛上已经有了,很简单真的不算难,估计连北大历史学系本科期末考试的难度都不如,可能是考虑到有不少跨专业的学生吧。

  周六面试,早早的起来,穿了正装,虽然最后确实其他面试学生都没有穿正装。但我个人觉得还是穿正装的好,会让人感觉很精神,正装的话。而且据我所知保送生面试的时候穿正装的很普遍,甚至是全部都穿,怎么到了考研的时候就完全相反了呢。

  听从前辈经验,很认真的准备了一个比较靠谱的研究计划,很细致的东西,而且能够一定的学生原创性和研究的可行性。早上打印了几份。上午进入历史学系,焦急的等待了2个小时样子,到我进去面试,总共6个老师,当场只认识一个老师,也是很nice的老师,整个面试的时候一直在帮我说好话,真的特别感谢这位老师。

  一开始做了个自我介绍,也就本科学校专业什么的,然后我主动从自己的学术代表作和研究计划谈起,在5分钟之后再谈研究计划细节的时候被打断。因为谈到学术代表作也就是毕业论文,就谈论文的指导老师,几位老师认识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也就政治学和历史学的学术方法不同谈了几句,但可能是因为我这篇论文是有指导老师在指导写作,几位老师也就没有细问论文的内容。随后王奇生老师就问我读过什么近现代史的书,我说我读过高华、杨奎松、沈志华等的老师,然后老师就让我就高华老师和杨奎松老师谈一谈。

  然后一个老师插过话题,问我读过《延安的阴影》没有,然后我没读过,也就承认了,然后又谈了谈,毛泽东的心态问题,老师指出我思路中的问题。王老师又问我读过新出的中共党史第二卷么,我答道仅仅是知道承认了一些,但是没读过,老师也就没有追问,反而讨论几句他们自己对党史第二卷的看法。因为确实读书不够,老师也说看来你近现代史的专著读的不多,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我自我感觉面试到这个份上自己是不是已经出局了,然后那位老师帮我说了不少话,提到我作为跨考的学生,专业课的分数还是很高的,而且昨天的复试的笔试中国近现代史分数也是最高的学生,然后又主动提到我的研究计划中的细节,然后也就接着讨论下去,王老师后来提到你小子历史学的课上了不少,高毅老师、彭小瑜老师、阎步克老师、张帆老师的课都上过,而且这学期也在上郭卫东老师的课,杨奎松老师课,一位老师提到,这样先学学也很好,让我心中略安。大概到20分钟多些,不到25分钟,面试结束了,和两位近现代复试同学和一位师妹一起吃了午饭,有幸我们三人都最终录取。

  考生关注:

2014考研国家线预测 历年国家线发布时间 34所自划线院校分数线
2014年考研调剂信息 2014考研复试指导 更多考研热点信息>>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