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吉林大学文学院师资、招生专业简介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2-05-13 19:12:59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文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中文系和历史系,现文学院是根据吉林大学学科专业调整和院系整合的决定,由原文学院、历史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国际交流学院、古籍研究所和其它四个校区的大学语文教研部等单位于2001年5月合并组建的,包含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和艺术学四大学科门类八个一级学科,设有教育部历史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目前吉林大学学科涵盖面最宽的院级教学与科研单位。

  文学院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著名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杨振声、冯文炳(废名)、张松如(公木)、汪馥泉、蒋善国,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于省吾、金景芳、罗继祖等都曾在这里执教过。文学院现有教职工270名,专任教师220人,其中教授73人(含博士生指导教师59人),副教授59人。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跨世纪及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教师中博士和在读博士202人,占教师总数的92%。

  文学院包含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和艺术学四大学科门类,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学、世界历史学、考古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和戏剧与影视学7个一级学科。历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均具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并都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文学院共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本科专业9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4个。现有在校本科生1407人,硕士研究生665人,博士研究生329人,长期留学生482人。

  文学院有“教育部历史学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考古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新闻传播与广电艺术”和“考古学”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现代文化传播”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科研成果获得首届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2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其他部级奖104项。2001年以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55项,省社科基金项目56项,其他科研项目183项。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0余部。

  文学院有“紫焰戏剧社”、“新闻学会”、“广告协会”、“播音与主持协会”、“文物爱好与保护者协会”、“吉林大学绿色家园协会”、“鹂声青年志愿者服务社” 等学生文化社团组织。除学校的奖学金外,文学院还设有“城市晚报新闻奖学金”、“金石置业奖学金”、“紫荆助学金”、“系友奖学金”、“文学院教工爱心帮困基金”等,奖励品学兼优或特困学生。

  文学院创办了多种学生报刊:秉承自由与踏实之精神,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踏实钻研、踏实创作的《子衿》、《朔风》,已成为校园发表文学作品的园地;创刊于1992年的《古船》以及陆续出版的《青铜火炬》(论文集),是吉林大学国家历史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发行的学生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以“办一份学生自己的报纸”为办刊宗旨的《学声》报,坚持专业路线,内容广泛,报道深刻,见解独特,在校内产生很大影响,受到广泛好评。

  文学院坚持“鼓励思想个性,保护学术叛逆”的办学理念,以学术空气的自由、开放,学风的踏实、严谨,学生的朴实、刻苦而著称。近60年来,几代教师孜孜以求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求实的学术传统,文学院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已遍布海内外,其中有的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文学与新闻媒体工作者以及部委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将军。如现任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京华时报》社社长、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空军副司令员、武警部队副政委、第二炮兵副政委等。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