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频道考研报名正文

院士杨福家:诺奖得主在我国也难拿博士学位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0-12-09 05:37:44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如果按照我国对博士生发表论文数量的要求,国际上好多诺贝尔奖得主恐怕连博士学位也拿不到! ”在日前由市科协举行的2010年上海科技领军人才发展环境论坛上,中科院院士杨福家的一番话得到多位与会专家的共鸣。科研人才考核指标的过于量化乃至僵化,考核方式的繁琐化,令正值 “大好年华”的中青年人才疲于奔命。

  学术围绕考核连轴转

  国内的科研考核体系中,最受诟病的,无疑是论文发表数的量化考核。拿博士学位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工作后评职称,还是要看论文数量。许多学者被迫将一篇论文分成多篇在SCI上发表,以期“凑数”。杨福家直言,这种求量不求质的做法是违背人才培养客观规律的。反观国外,有成就的人才不一定需要发表大量论文。许多自然科学诺贝尔奖得主的成果其实就是他们的博士论文,这些论文未必在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但由于潜心多年专心研究,其学术含金量非常高。

  除了考核指标“唯论文化”,考核过多过繁,也令诸多学者大呼吃不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健生将科学研究比喻为万米长跑,运动员本应一路上集聚力量,力拼最后冲刺。而现在,几乎每一百米都要“冲刺”,今天是为了满足职称晋升所需的指标奋斗,明天为获取某奖励计划而努力完成若干硬指标,后天则为科研项目按时结题“赶工”……连轴转应付各种考核,令潜心学术变得越来越奢侈。

  不拘一格“考”人才

  人才的成长方式各不相同,考核方式也不应千篇一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博导陈楠说,现在对医生的考核仍以论文、项目、奖励的数量为主,迫使临床医生在每天行医十几小时之余,还要抽空去写论文、做课题。陈楠担心,这套不符合临床医生工作特性的考核指标,将导致富有临床经验的医务人才越来越少。

  潘健生院士则道出了工科人才的苦恼。不少年轻学生向他反映,学校要求他们多在生产实践中“泡”,但如果真的用心去“泡”,考核反而通不过。比如,参加一些重大装备的研发项目,有的因为生产周期长,两三年里没有可写论文的成果;或者有的属于技术秘密,不能写论文……而没有论文,学位、职称就拿不到。

  科研领域还有一大批动手能力突出的人才,对他们来说,僵化的考核方式更显得不合时宜。上海某高校有一位动手能力很强的年轻人,本科毕业后留在实验室做管理显微镜的辅助工作,由于学历低、论文少无法晋升,只能去国外念书。后来,他在澳大利亚专攻电子显微镜研究,成为该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

  宽松环境呵护“美丽心灵”

  著名的数学家、经济学家纳什长期饱受精神分裂症困扰,在长达30年时间内无法完成任何学术研究。但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同事、领导一如既往给予支持。多年之后纳什精神病痊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纳什的这段经历被好莱坞拍成电影《美丽心灵》,广为流传。

  其实对于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来说,都需要宽松的氛围。科学研究不同于计划生产,有投入,不一定能在规定时间内产出符合预期的结果,有时甚至成功与否都难以预料。不少专家认为,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去考核具有不确定性的科研,多少显得“没水平”。

  不过,对于科研考核的利弊,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威琪认为,考虑到中国人数庞大的科研队伍,不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考核,势必引起更大混乱。有专家建议,科研环境需要宽与严的结合。宽是指考核机制的多元化、人性化,严是指学风的严格。比如,针对不同级别、不同专长的人才采取论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再如项目课题申请和验收,也可视情况放宽时间、论文数的要求等。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