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之明考前大预测之当代世经与政治和跨学科模拟题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08-02-23 00:09:51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A.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内容、性质、原因、评价

  材料1:美国的主张。在这个时刻,我们应当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使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美国应当毫不犹豫地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美国总统的讲话

  2:政治新秩序基本要求是使各国相互尊重,共同协商,避免将某个国家的意志强加给别的国家;经济新秩序的基本要求是使各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避免贫富悬殊;文化新秩序的基本要求是使各国相互借鉴,共同繁荣,避免文明的排除和冲突;安全新秩序的基本要求是使各国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实现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最终达到集体安全的目标。――十六大报告

  提问:以上两段材料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应当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答案:1、以上两段材料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美国打着建立新秩序的旗号,实际上是维护旧的秩序;国际旧秩序的实质就是国与国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压迫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谓美国的领导,就是维护这种不平等。中国的主张与国际旧秩序完全对立,倡导国家的平等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民主、文明,符合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方向,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正确主张。

  2、美国之所以维护旧秩序,是因为国际旧秩序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一手建立起来的,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国际旧秩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与美国的国家性质相一致。

  3、中国之所以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因为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一样,是国际旧秩序的受害者。中国是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不是谋求自己的一己私利;

  4、美国的主张违背世界多数国家的利益,违背历史的发展方向,不得人心。中国的主张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核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6、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是因为: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国家关系的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其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比其他国际性、区域性的法律原则更全面、更合理,是国际社会普遍能够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原则;其三,它符合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要求,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针锋相对的,最能反映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最符合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其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是完全可行的。

  B.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途径和中国的作用

  材料:经过2周的密集磋商和2004年7月30日起连续40小时的昼夜紧张谈判,世界贸易组织147个成员2004年8月1日凌晨在日内瓦终于就“多哈回合”框架协议达成一致。

  “多哈回合”谈判于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发起。农业问题是“多哈回合”谈判的核心内容,也是解决其他议题的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对农业实行高额补贴、给予高度支持,并向进口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致使农业成为国际贸易中扭曲最严重的部门。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虽大,但由于劳动生产率低,它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首先同意取消各种形式的农业补贴。去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由于发达成员拒绝发展中成员的这一要求,会议无果而终,“多哈回合”陷入僵局。

  与以往历轮多边贸易谈判相比,发展中成员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已更有效地联合起来,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现在,发展中成员已占世贸组织的80%左右,商品贸易已超过全球贸易总额的35%。更为重要的是,与过去相比,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对多边贸易体制未来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中国第一次以世贸组织正式成员的身份,全面参与了“多哈回合”谈判,并为促进这次框架协议的达成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有关原理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世界贸易组织需要召集世界各国举行全球性贸易谈判?

  导致谈判进程的艰难、曲折、难以顺利达成协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多哈回合”谈判能够达成框架协议?如何理解中国在其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答案:1、当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在不断发展;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商品突破了国家的疆界而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为了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有序进行,必须建立一套国际秩序。当今的国际秩序――包括贸易秩序是发达国家建立起来的,符合发达国家的利益而有损发展中国家利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离开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发展注定难以为继。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世界各国必须走到一起,谋求建立一套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包括贸易秩序。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重要的行为主体,是负责协调全球性贸易的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所以由它负责召集世界各国举行全球性贸易谈判责无旁贷。

  2、由于南北国家在建立国际新秩序、包括贸易秩序方面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由于发达国际固守其自身的既得利益而不愿让步,因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一建立新秩序的进程艰难而曲折。

  3、在“多哈回合”谈判,南方国家实力在增强以及南方国家之间团结的加强,增强了自己在南北对话中的力量,进而逼迫北方国家做出让步,最终使协议得以达成。

  中国是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经济推动者。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增强,国际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愿意也能够在谈判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C.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立场以及和对中国崛起的不同评价

  材料1:巨大的、不断繁荣的国家可能在其边界之外显示力量。过去超级大国的崛起总是导致国际秩序的重组,并不止一次地引发战争。中国作为具有文化优越感和在历史上曾经遭受世界上其他国家痛苦对待的国家,是难以安于现状的。一个强大的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对美国和世界秩序的其他部分形成挑战。

  ――约瑟夫。奈:《中国崛起和国际安全前景》

  2:南方国家欢迎中国强大、崛起的言论。或者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话。

  提问:以上两段材料的实质是什么?并对其加以评析。

  答案:1、以上两段材料是对中国崛起的不同评价。材料1是“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强大和崛起将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威胁美国的即得利益。材料2是“中国机遇论”,认为中国的强大和崛起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美国之所以将中国的强大和崛起视为威胁,是因为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等问题上中美存在对立的主张。美国维护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中国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此外,美国的一些人坚持用“冷战思维”看待问题。

  3、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对中国的强大和崛起持欢迎立场,是因为中国外交的目标、宗旨、立足点以及在建立国家新秩序等问题是的主张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4、中国是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同一切国家的基本准则。所以中国的崛起,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而是世界的机遇。

  D.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评价、对策,联系哲学、政治经济学、邓论的有关原理

  材料1:60年、80年和当前跨国公司的数量。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1年9月公布的统计,世界上跨国公司的数量约6.3万家,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达80万家。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产值的40%、世界贸易的60%、技术转让的70%、对外投资的90%.在2000年,世界上最大的200家跨国公司的销售总额比世界上除西方七国、中国、巴西和西班牙等国外的所有其他国家的经济总额还大;而前五位的跨国公司的销售总额高于182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200家跨国公司中的172家属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等5国。

  材料2: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客观上发挥了合理的资源配置者的功能,有利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跨国公司是高度国际化的垄断资本组织其经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追逐高额垄断利润。所以,它也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加深了南北矛盾。一些跨国公司甚至凭借强大的实力,操纵弱小国家的经济命脉,插手他国内政。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善于实行正确的政策,利用它的积极作用,缩小或限制它的消极作用,使其为发展本国经济服务。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也要发展和组建自己的跨国公司。

  材料3:中国的对策:海尔、联想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和具体举措,例如在国际上的兼并、收购。

  提问:材料1表明了哪些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运用哲学的有关原理对材料2进行评析。

  运用有关的原理说明材料3的合理性。

  答案:1、材料1表明的现象有,其一,跨国公司的数量与日俱增,作用日益增强,显示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其二,跨国公司在南北国家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绝大多数属于北方国家,显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南北国家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差距,其根源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

  2、哲学中两点论、矛盾的转化。

  3、全球化是必然的、利大于弊;所以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全球化的机遇,以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进展。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产物和载体,为了参与全球化的进程,我们必须创建自己的跨国公司;创建跨国公司有两种途径: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兼并、收购属于资本集中,它增大单个资本的速度比较快,还能够推动资本积聚,符合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要求。

  D.经济全球化、全球性问题,联系哲学、政治经济学、邓论的有关原理

  材料1:世界市场上石油的价格不断攀升(从60年代开始到现在的石油价格的情况)。当前石油价格的高企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各国经济。

  2、某国为了节约使用石油进行技术研发,取得成果。该技术不仅能够节约石油,而且还能够用于其他方面。

  提问:1、材料1表明了哪些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2、运用哲学的有关原理评析材料2.

  3、结合材料论述新工业化道路的意义。

  答案:1、表明的现象有,其一,石油价格不断上升。其原因,一方面,石油作为天然的不可再生性资源,其数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其需求却不断提高。这种供求关系推动价格持续提高。其二,石油价格的高企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各国经济。其原因在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将世界各国结合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2、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矛盾的转化。

  E.运用哲学两点论、重点论的原理论述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F.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的不同态度:中国主持正义、公道,主张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主张对恐怖主义标本兼治;美国持双重标准,甚至借反对恐怖主义推行霸权主义。

  G.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材料:各国经济交往中看重经济合作,经济外交的地位日益上升。联系当代之时代主题、哲学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邓论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H.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联系时代主题的变迁;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材料:1某国发展军事的努力

  2某国发展高科技、信息产业的举措

  提问:1、以上材料的分别说明了什么,并分析其原因

  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1、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材料1表明该国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之所以如此,因为当时的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的较量,军事力量起最重要的作用。

  材料2表明大力发展高科技和信息产业。因为当今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以经济为中心,以高科技为重点。为此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把经济安全确定为对外战略的重点;积极调整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争夺科技人才和科技优势,大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2、时代主题变化的依据有:人类汲取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和平的力量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引发世界大战的因素在减少;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问题;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L.冷战后南北关系和南南合作的新特点

  南北关系的新特点有:政治问题日益突出;经济矛盾依然存在;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有所增强;

  南南合作的特点有:地区集团化加快发展;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等。

[1] [2] [3] [4] [5]3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