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历史学考研时刻 谨记10点

最后更新时间:2012-08-27 10:17:03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时间是2012年1月7日、8日。转眼之间,2012年考研已经进入考研冲刺阶段,相对于2月到6月的基础阶段,7月到9月的强化阶段,10月份到考试前的冲刺阶段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考研冲刺阶段就像马拉松比赛,最后的几公里是对一个人的毅力、生命的挑战,这一时期的考生经常会感到疲惫,有时候信心不足、考研冲刺阶段没有规划等,这些都会影响考生最后的成绩。
  根据我们多年的辅导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备考2013年历史学研究生考试:
  一、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历史学专业从2007年改为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科目为:政治、外国语、历史学基础三门。
  思想政治理论(上午8:30--11:30)满分100分
  外国语(下午14:00--17:00)满分100分
  历史学基础(上午8:30--11:30)满分300分
  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初试为笔试。
  二、历史学基础参考书
  历史学基础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虽然由教育部统一命题,但是,教育部并没有指定参考教材,现在考研(微博)市场上有很多历史学考研推荐参考教材,鱼龙混杂,让很多考生很难选择,如何选择一套权威的历史学基础参考教材成为备考的第一步。
  考研辅导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并结合考试大纲,以及历年真题命题特点,特向广大考生推荐以下历史学考研参考教材:
  1、必备参考书:
  中国史:
  书名作者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史》郭大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史
  书名作者出版社
  《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上为历史学基础必备的参考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看看以下这些书籍:
  2、选读参考书目:
  书名作者出版社
  《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上海古籍出版社
  《史学概论》庞卓恒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史学史》白寿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西方史学史》郭小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些教材和历史学基础考研大纲吻合度高,基本上包括了历史学基础考研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和考试范围,这是一套最权威的历史学基础考研参考书。
  "考研成功系于专业课",这句话道出了专业课在考研中的重要地位,其一,是因为专业课总分300分,占考研总分数的60%,专业课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考研的成败;其二,专业课也是提高分数,拉开档次,在复试中占得先机,获得奖学金或者公费名额的关键。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专业课的复习。
  从现在开始备考,强烈建议同学们从教材开始,因为历史学考研强调的就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回到教材中才能达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水平,尤其是目前命题的趋势越来越强调知识的比较和运用,更需要大家对整个学科的基本内容做全面的了解。在这里简单说一下看书的方法和技巧,第一遍的目标是了解,可以快速浏览;第二遍的目标是理解,需要精读,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勾画,做标记,可以笔记;第三遍的目标是掌握,需要在第二遍精读的基础上,对不理解的内容各个击破;第四遍的目标是运用,需要将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前牵后联,完善笔记。
  三、历史学基础试卷结构、题型结构
  (一)、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
  世界近现代史约30%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二)、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四、历史学基础复习方法
  1、对历史学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重在基础。
  就历史学基础试卷考查的内容而言,统考五年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趋于均衡。2007、2008年的历史学试题偏重于政治、经济内容,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10%左右,2009年、2010年、2011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基本上趋于均衡,思想文化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20%多。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复习,切勿忽视对思想文化内容的复习。
  历史学考研试题考的是对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所以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就要对知识点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例如一次改革运动,要从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性质、意义、影响、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只有这样全面的分析一个知识点,才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强化基础知识。
  2、整理、总结知识点
  无论是科班的考生,还是跨考历史学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辅导书可以作为参考,切忌买一本辅导书背背就一劳永逸了。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记忆的过程。只有自己整理、总结了,才能在考场上对见过的题对答如流,考取高分。
  3、以教材为本
  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看参考教材,要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全面的了解、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自从2007年历史学改为全国统考以来,教育部考试中心没有指定参考教材,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是很不错的参考教材。
  4、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首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的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是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之争,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工业革命等。三年以来,考试中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考查,2007史料分析考查了自唐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演变,2009年考查了19世纪以后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浪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其次,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就是通过空间拓展的方式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间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或相反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是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综合。比如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与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前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在60年代都出现了改革运动等等,通过这种横向的联系比较,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把握了历史的宏观面貌,2007年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2010年考查概述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2011年论述题考查了论述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影响,以及比较雅典民主政体与罗马共和政体的异同。以后比较题会成为一个命题趋势。
  5、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学会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在备考的时候,看到的不仅是具体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历史事件背后的哲学规律,这样才能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总之,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强化,又要善于知识点之间横向与纵向,总结和梳理,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才能取得高分,实现自己的考研梦想。
  五、现在没有2013年历史学考研大纲,该如何备考?
  2013年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将在2012年8月或9月由教育部发布,现在很多准备参加2013年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备考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2013年的历史学考试基础大纲。在这里,我建议同学们在新大纲没有发布以前,考生可以以2012年的历史学考研大纲作为参考,指导自己的复习,因为考试大纲不会完全发生变化的,即使大纲变化,也只会是一些知识点的增加、删除,或者是表述的变化,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