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历史学考研笔记:战国时期文化的繁荣

最后更新时间:2014-09-09 16:03:35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历史学考研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因此考生们在备考的时候要理清知识点,加强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只有系统化的学习与理解,才能使记忆更加深刻,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代史部分的知识点,供参考!

  一、学术的昌盛与百家争鸣

  (一)背景和条件

  1.背景:随着战国时代社会大变革的到来,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之风大盛,文化教育开始普及于民间,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士”,他们著书立说,开门授徒,游说宣传,互相辩驳,争雄斗强。

  2.条件:长期的纷争与变革;各国厚招游士

  (二)诸子百家

  西汉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论其得失,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汉末刘歆著《七略?诸子略》则将战国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十家中除去属于文学范围的小说家,又可以合称为“九流”,九流之中,纵横家讲合纵连横,农家提倡“君民同耕”,研究农业技术,杂家则杂采各家之说,因此在学术思想自成体系并且学说完整的,实际上主要是儒、墨、道、法、阴阳、名六家,而在当时在思想界展开激烈辩论的又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

  (三)墨家和墨子

  ? “墨者”、“巨子”、“墨辩”、“墨侠”

  墨子的思想:(1)十项主张: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爱、非攻。(2)进步性和局限性

  (四)儒家和孟子、荀子

  1.孟子思想

  (1)性善论:认为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四端”)是与生俱来的,分别是仁、义、礼、智(“四德”)的源头。

  (2)政治思想:“定于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仁政”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主张“制民之产”。

  (3)影响

  2.荀子思想

  (1)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提出“戡天”、天人相分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2)性恶论:认为人的天性就是“好利”、“疾恶”、“好声色”。

  (3)社会思想:主张隆礼重法,加强君权和以刑法治国,主张“法后王”,认为后王的礼仪制度详细清楚,效法起来比较容易。

  (五)道家和庄子

  1.社会政治思想:无政府主义

  2.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3.人生观:精致的保全自己的思想,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和个性的完全独立。

  4.认识论: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六)法家和韩非

  1.社会历史观:强调社会的进化,注重当时的现实,反对“是古非今”的复古主义;重视物质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政治学说:统治者不应遵守古法,墨守成规,要根据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的现实采取针对性的政策;主张建立以君主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提出法、术、势三者并重的政治理论。

  (七)兵家:《孙膑兵法》提出不少有价值的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如认为寡可胜众,弱可胜强,强调灵活运用战法和进攻战略,重视对城邑的攻取和对阵法的运用。著名的兵法著作还有《尉缭子》、《吴起兵法》、《商鞅兵法》等。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