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最后更新时间:2017-02-23 15:35:27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一、项目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首批入选学校。自建校以来,学校一直以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法治昌明和经济发展为办学使命,先后开办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哲学等多个国内国际知名的优势学科专业。市场经济首先是法治经济,我校率先提出“法商管理”教育理念,形成了“精商明法,敏思善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了中国高等商科教育中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MBA项目,致力于培养适应法治时代要求的卓越管理者和企业家。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是培养具有法商智慧的新时代管理者的摇篮!

二、项目定位及特点

班级特色:

1、国际项目: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广泛见闻,能够熟练掌握英语工具的新一代国际企业管理者。

2、脱产班: 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和商学知识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法商管理者。

3、周末班: 培养以铸造法商管理能力为核心,法商人脉圈为支持,已经在工作岗位和事业中发挥出优势,想进一步提升职业发展能力和事业发展空间的卓越企业管理者。

4、集中班: 培养已经在工作岗位和事业中取得成绩,想进一步提升以法商管理能力为核心管理能力的,卓越的企业管理者。

MBA专业研究方向:

1.企业变革与组织创新方向

2.市场营销与现代流通方向

3.金融与财务管理方向

4.战略与国际企业管理方向

5.企业法务管理方向

6.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向

2016914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厅[20162号),我校发布了2017MBA招考新政策《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招考新政策》 请点击链接查询!

三、奖学金、助学金

1、新生奖学金

(1)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新生,可获得1万元新生奖学金。

(2)MBA联考成绩奖学金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学生中:

一等奖:奖金5万元/人,授予联考成绩排名第1名且分数高出当年国家A类录取线40分以上的MBA新生

二等奖:奖金2万元/人,授予联考成绩排名第2-3名且分数高出当年度国家A类录取线30分以上的MBA新生

三等奖:奖金1万元/人,联考成绩排名第4-10名且分数高出当年度国家A类录取线20分以上的MBA新生

注:如符合参评资格人数少于评选名额,不降低评选标准,当年联考奖学金相应等级名额空缺。如获奖新生排名达到各等级奖项水平但联考成绩未能达到相应要求,则该MBA新生所获奖项依次顺延至下一等级。

(3)MBA英才奖学金

我校在预面试环节择优选拔30人获得我校颁发的英才奖学金。

一等奖:奖金2万元/人,国际访学项目专用奖金0.5万元/人,预面试表现优异,教育及职业背景良好,综合素质评价较高,具有较大培养潜力第一志愿录取学生。

二等奖:奖金1万元/人,国际访学项目专用奖金0.5万元/人,预面试表现优秀,综合素质评价较高的第一志愿录取学生。

注:国际访学项目专用奖金只用于MBA国(境)外访学费用资助。

(4)体育产业特别奖

  2万元/人,报考MBA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向,且系统学习过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第一志愿录取学生,可提出申请特别奖,择优授予体育产业特别奖。

(5)MBA全额奖学金

减免100%学费,名额为1人。

授予综合评价第1-3名,并且MBA联考笔试成绩排名第1-3名的第一志愿新生。

如符合参评资格人数少于评选名额,不降低评选标准,当年全额奖学金名额空缺。如符合参评资格人数多于评选名额,则按照国家联考笔试成绩、预面试成绩、复试成绩的顺序进行比较评定。

注:奖学金(1)(2)(3)(4)项可以兼得,(5)项不可兼得。

2、奖助学金

(1)奖学金:在校期间MBA学生可申请在校生奖学金。

(2)助学金:学校为非定向培养的学生提供每人每月500元的研究生补贴(每年按十二个月计,共两年)。

四、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考生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国家承认大学本科学历,毕业后有三年以上(含三年)工作经历(2014年9月1日以前获得本科毕业证书);

2、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并有两年以上(含两年)工作经历(2015年9月1日以前获得学位证书);

3、已获国家承认大专学历,毕业后有五年以上(含五年)工作经历(2012年9月1日以前获得毕业证书)。

五、预面试申请流程

  考生在全国MBA联考报名前可申请我校组织的预面试,通过预面试的考生可获得优先录取资格。

1、登陆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官网(mba.cupl.edu.cn )左侧在线报名—MBA报名注册并填写面试申请资料。

2、资料填写完整后选择可以参加的批次进行提交,预面试时间安排如下:

 

预面试

提交申请截止

面试时间

面试地点

第一批

6月14日

6月18日

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海淀区西土城路2 5号)

第二批

7月5日

7月9日

第三批

7月19日

7月23日

第四批

8月9日

8月13日

第五批

9月6日

9月10日

第六批

9月20日

9月24日

第七批

10月11日

10月15日

  注:预面试时间安排,以报名系统通知为准。

六、全国MBA联考报名

全国MBA联考报名采用网上提交报考信息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考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往年报名时间为10月份),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按要求填写并提交个人报名基本信息、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然后按规定时间到指定报名点现场摄像、确认报名信息。具体报考事宜及相关政策,以国家文件和我校MBA教育中心网站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七、入学考试

1. 初试

初试科目、考试时间及地点

(1)初试科目:综合能力、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共计2门;具体内容以《2016年MBA联考考试大纲》为准。

(2)考试时间:考试日期以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为准。

(3)考试地点:中国政法大学校区(昌平校区府学路27号、学院路校区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具体校区以准考证信息为准)

2.复试

(1)复试科目:复试面试、政治理论笔试、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听力测试。

(2)复试方式:实行差额复试,具体时间以学校通知为准。

已通过预面试且初试成绩达到国家联考A线的考生不再进行复试面试,直接进入MBA复试环节中的政治考试和外语听力测试。

八、录取

预面试通过的第一志愿考生,联考成绩达到国家A类分数线,且复试成绩合格,即获得预录取资格。预录取考生通过考生申请条件真实性复查、档案政治审核后,即被正式录取。

未参加预面试考生须在我校MBA教育中心官网(mba.cupl.edu.cn )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同时进行报名,达到国家联考A线,并通过复试后即可被正式录取。

 复试时参加由中国政法大学统一组织的体检。考生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

考生信息及材料如弄虚作假,我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责任由考生自负

九、联系我们

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

官方网站:http://mba.cupl.edu.cn    新浪微博:@中国政法大学MBA中心 

中心MBA报名网址:http://mbaoa.cupl.edu.cn/apply/login

备考QQ群:194537925                咨询电话:010-58908587/89/36 传真:010-58908589

微信公众号: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

手机APP: 苹果系统:APP STORE 搜索“政法MBA”下载

  安卓系统:下载地址:http://mba.cupl.edu.cn/down_app/?t=1

二维码扫描下载:

 

地址:中国政法大学(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学院路校区)综合科研楼B708室   

邮编:100088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