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金融学联考1

最后更新时间:2011-03-29 21:45:57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试题解析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各有4个备选答案,请选出最合适的1个答案。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 A

  【解析】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或名义收入)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某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导致消费者调整针对该商品及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怎样理解其中的逻辑呢?经济学认为,这是商品价格变动对于消费者关于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即商品价格变动对于消费者关于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 =商品价格变动对于消费者关于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替代效应+商品价格变动对于消费者关于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收入效应。

  所谓商品价格变动对于消费者关于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某一特定商品的价格变化会改变商品之间的相对比价关系,进而导致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结构发生变化,消费者增加相对便宜商品的需求量,减少相对昂贵商品的消费量。所谓商品价格变动对于消费者关于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某一特定商品的价格变化会改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导致消费者在保持商品间既定偏好结构的前提下,对于所有商品的需求量都发生相应的调整。

  就本题来说,面包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会促使消费者增加面包的消费量,这是因为面包的价格相对便宜了。由于面包和黄油之间呈互补的关系,随着面包消费量的增加,黄油的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这就是面包价格下降对于黄油需求的替代效应。同时,由于面包价格的下降提高了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消费者会增加包括黄油在内所有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因此,综合考虑面包价格下降对于黄油需求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我们可以肯定,消费者对于黄油的需求量必定会增加。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A。

  商品价格变动对于消费者关于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经济学当中很重要也很基础性的一组概念。科学的思维逻辑方式应当清晰、连贯、富有层次性,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这一组概念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征。其中蕴含着经济学的重要观点:影响消费需求的直接因素是商品之间的相对比价关系以及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而不是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以及消费者的名义货币收入。商品绝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也是通过影响商品之间的相对比价关系以及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方式最终影响需求量的。同样,消费者货币收入水平的变化也是通过改变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的方式来影响消费需求的。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绝大多数商品的需求都会趋于增加,我们把具有这种特点的商品称为正常物品,而把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量趋于下降的商品称为低档商品。显然,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不同,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会导致消费者对于该商品需求的变动方向与其价格的变化方向相反,而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将导致消费者关于该商品需求的变动与其价格的变化同方向;但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却是相同的,正常商品和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都会导致消费者对于该商品需求的变动与其价格变化负相关。

  对于正常物品来说,由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会导致消费者对于该商品需求的变动方向与其价格的变化方向相反,所以,正常物品的需求函数肯定是一个减函数。

  对于低档物品来说,由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所以,低档物品的需求函数是否为减函数,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对强度。若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弱于替代效应,则该低档物品的需求曲线仍为减函数;若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强于替代效应,则该低档物品的需求函数为增函数,这种低档物品便被称为吉芬品。

  不能将所有的价格与需求量同方向变化的商品都称为吉芬品。吉芬品的概念离不开特定的消费者群体——穷人,生活必需品。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