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公共课政治马原正文

2014考研政治:马哲答疑解惑—第四章(二)

最后更新时间:2013-08-19 10:19:16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经历过暑期的强化复习,相信考生们对于马哲的基本知识点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也一定还存在着某些疑难点没有弄清楚,下面小编为考生们提供的是马哲各个章节疑难问题的解析,希望能够给考生的复习提供一臂之力。>>>考研政治复习备考手册

  10.“根本不存在绝对真理”、“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就是承认绝对真理”这两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这种认识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意志,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例如,中世纪时期,很多天文学家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尽管遭到教会的百般抵制,但仍不能改变地球并非宇宙中心这一事实。二是就人类认识的本质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例如,“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就是天文学上的一大变革,尽管“日心说”后来也被证明是不完善的,但这正说明人类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例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漫长的,这一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很多理论,每一个理论都是当时条件下的相对真理,随着这些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发展,也不断接近绝对真理。

  (2)第一句“根本不存在绝对真理”要做具体分析。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即人类能够认识世界,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但是超乎“人”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而且是没有意义、难于想象的。例如,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即作为宇宙万物的本质和基础的精神实体,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这样一种精神实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

  (3)“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就是承认绝对真理”是正确的,承认世界的可知,就等于承认人类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而绝对真理也是对客观世界本质及规律的认识,因此承认世界的可知也就是承认绝对真理。

  11.“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说明,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即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真理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并以科学知识为根据,而客观事实和科学知识都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发展着的,这就决定了人对它的把握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都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这种运动变化是无限的。与其相对应的是,各种科学知识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这就决定了人类把握真理不可能一次完成。例如,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很多科学理论,如日心说,万有引力学说等,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环节,这些科学理论都是相对真理。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逐渐发现旧的理论的错误,例如,人们发现宇宙是无限的,进而推翻日心说,真理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的认识过程。

  12.什么是价值关系?

  价值关系指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即主体对客体的需要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主体指在一定社会中的、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例如生物系的学生用青蛙等动物做实验,做实验的学生是主体,用来做实验的青蛙是客体。而远在池塘里的青蛙与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就构不成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在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中,客体是作为价值的承担者而出现的,即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物质的或精神的需要。客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价值承担者,首先是因为它本身具有某些特定的属性或性质。例如,在前面的例子中,对学生来说,青蛙能够满足学生实验需求,所以青蛙实现了价值。而池塘里的青蛙对学生来说,就没有价值。而对被实验的青蛙来说,学生对它有某种需要,学生就成为价值主体。而对于池塘里的青蛙来说,与学生之间不存在价值关系。

  13.怎么理解真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包含真理成分,都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主观认识。如,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对地球引力的认识。

  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真理反映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真理是主观认识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如,牛顿发现苹果落到地上,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将地球的引力这一客观存在,用主观的科学理论表达出来。

  1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还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这里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分别是什么意思?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即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是指: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凡是经实践证明了的真理,都是不可推翻的。③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是指:①实践有历史性、具体性,因而有局限性,往往不能对现有一切认识都作出确定的检验。②真理的检验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

  15.“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什么意思?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实践才是鉴别真理与谬误的客观标准,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人们的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如马寅初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新人口论”,在当时受到了批判,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被证明是正确的。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有历史性、具体性,因而有局限性,不可能对现有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的历史发展水平中,经实践检验证实的真理也只是近似的正确,还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所以要经过实践不断的检验,要与时俱进。

  16.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里的“具体”是指什么?

  这里的“具体”是指理性具体,也叫思维具体,而不是感性具体。感性具体是感官能直接感觉到的具体对象,理性具体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人们认识事物时,首先反映的是具体的事物,即感性具体,它是思维逻辑行程的起点。在这一基础上,人们使用分析的方法,把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这样,人们的认识就从感性具体发展成理性抽象,从现象深入到了本质,抽象是从感性具体到理性具体的中间环节。但是,人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事物的抽象认识上,还必须进一步弄清各个部分的各种内在联系,确定每一个部分在总体中各占什么地位,各起什么作用。这就需要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把各个部分按照它们本身的内在关系相互联系起来,从总体上把握这一事物,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理性抽象上升到理性具体。理性具体是把事物的各个抽象规定综合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是对事物完整的认识,它是思维逻辑行程的终点。例如,人们在对水的认识过程中,首先通过视觉、触觉、味觉(感性具体)将水反映到大脑,大脑再抽象出水的各种属性——无色、无味、液体(理性抽象)等,最后将水本质定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理性具体)。并且,理性具体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等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具有这些属性的原因。>>>公共课复习全程指导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