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重点知识梳理(6):第六章

最后更新时间:2016-05-20 15:01:18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三、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一)爱情的本质与恋爱中的道德

1、爱情的本质。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爱情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们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人世间美好的爱情。性爱的吸引,使得爱情打上了情爱的烙印,并把异性间的爱情与异性间的友谊根本区别开来。理想的契合,使得爱情表现着恋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使热恋中的人们焕发出极大的热情来克服生活中的消极和颓废。责任则使得爱情不是自私地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地为所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

2、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1)尊重人格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

(3)文明相亲相爱。

(二)婚姻与家庭

1、婚姻与家庭的关系。

婚姻和家庭是两个既密切相关又具有明显区别的概念。

(1) 婚姻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 家庭

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3) 婚姻与家庭的关系

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的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又彰显出婚姻的意义。

2、婚姻家庭关系的属性。

婚姻家庭关系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

(1) 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

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自然因素,具体表现为男女两性的差别和人类固有的本能,从而构成男女结合的生理基础和家庭成员关系在生物学上的特征,也体现了某些自然规律对婚姻家庭所起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如自然选择规律排斥近亲通婚等。

(2) 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

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具体表现为婚姻家庭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都取决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并受到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其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结构,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由此可见,自然属性仅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才是婚姻家庭的本质所在。

(三)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

(1)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念深入人心,反映了人们对需要给予特别关爱的老人和儿童的深厚情感,因而成为世代相传的道德格言。在我国社会中,强调尊老爱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对于解决日趋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和独生子女的培育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男女平等。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既表现为夫妻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人格地位上的平等,又表现为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子女。家庭关系中的平等主要是人格平等,是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并不是要否定自然的伦常秩序。

(3)夫妻和睦。忠于爱情、互敬互爱,是夫妻和睦、婚姻美满的基础。中国历来用“相敬如宾”、“琴瑟和谐”,以及“比翼鸟”、“连理枝”等来比喻和形容夫妻之间的和睦关系。今天所强调的夫妻和睦,是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互敬互爱、互助互让。

(4)勤俭持家。勤俭持家既要做到努力工作,勤劳致富,也要量入为出,节约用费。

(5)邻里团结。邻里之间应该以礼相待,做到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宽以待人,团结友爱。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1、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2、结婚的条件和程序

结婚的法定条件分为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

(1)结婚的必备条件

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这是婚姻自由原则的必然要求,目的是维护公民的婚姻自主权。

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婚姻当事人只有各自在未婚、离婚或丧偶的情况下才能结婚。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构成重婚罪,要承担法律责任。

(2)结婚的禁止条件

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二是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即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

3、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1) 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方面。夫妻间的人身关系,是指夫妻双方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没有直接经济内容的在人格、身份、地位以及生育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指夫妻双方在财产、扶养和继承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所有形式。

(2) 父母子女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具体包括: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和监护人。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即经济上的必要帮助和精神上的关心照顾,这种义务是无条件的。父母与子女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此外,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的关系、受继父或继母抚养的继子女与继父母的关系、养子女与养父母的关系,与婚生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相同。

(3) 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其他家庭成员关系,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离婚的原则和方式

(1)离婚的原则。

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处理离婚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保障离婚自由。男女双方自愿离婚或符合法定离婚条件的,应依法准予离婚。

二是反对轻率离婚。离婚标志着夫妻关系的解除和终止,从而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对家庭和社会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离婚自由的原则不能滥用。

2、离婚的方式

一种是协议离婚,是指男女双方自愿离婚,并对子女抚养教育和夫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协议,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的行为。

另一种是诉讼离婚,是指一方要求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离婚,或双方虽系自愿离婚,但在对子女抚养或夫妻财产分割未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婚姻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行为。

■ 复习提示

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具有崭新的内涵,公务员法和劳动法是职业活动中最主要的法律。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与恋爱婚姻观。

1.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规范。

2.大学生择业与创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爱情的本质与恋爱中的道德。婚姻与家庭。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婚姻家庭的法律规范。

■ 本章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3.《公务员法》基本原则与制度

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

5.爱情的本质

6.《婚姻家庭法》中结婚、离婚、损害赔偿的基本制度

难点:

1.《劳动法》基本原则与制度

2.《公务员法》基本原则与制度

3.《婚姻家庭法》中结婚、离婚、损害赔偿的基本制度

相关推荐
复习指导 2017考研英语单词中的词根词缀汇总 2017考研线性代数重点公式汇总
考研时间 跨考教育整理—2017年考研时间表 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复试分数线 34所自主划线高校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 历年考研国家线汇总(跨考教育整理)

如今已进入5月下旬,2017年的考生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复习,你是否急需测试一轮复习效果?是否急需对一轮复习进行总结开启二轮复习规划?是否对自身实力心存疑虑,又想冲击名校?为了帮助各位考生,特在跨考教育上市周年庆时期,推出端午四天三夜测评营6月8日—11日,权威测评、补弱培优、扫除盲点,点击免费预约抢占座位<<<<

2017考研信息交流群329446765

关注微信:kkkaoyan,找研友、找干货、院校资料,1对1辅导预约,助力研途更顺利

会不定时赠送免费课程,供考生参考复习。也可与研友进行交流,共享考研信息与方法。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