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G20“中国贡献”有多少?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4-11-19 17:24:06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刚刚结束的布里斯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传来一条让国人关注的消息:中国将主办2016年G20领导人峰会。应当说,这是中国对G20这一全球经济治理平台又一新的贡献。

  当然,中国对G20的贡献远不止于此。诞生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G20峰会,一直以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为己任。而中国经济增长,正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让我们用数据说话。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虽然有所下滑,但7.5%的“新常态”,足以让美日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羡慕不已。正如习主席所说,中国经济“每年增量相当于贡献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并且在未来将为世界经济创造更多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和增长机遇。

  我们可以大声说,中国是G20全面增长战略的最大贡献者之一。硬实力带来影响力。世界除了需要中国继续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也希望更多地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方案,希望中国对G20未来发展,对如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出更多的中国智慧。

  今年G20峰会的主题就是“经济增长、就业与抗风险”,并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在现有政策水平上额外增长2%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这意味着要为全球经济创造超过2万亿美元财富,并增加数百万就业岗位。很显然,中国的贡献必不可少。

  为推动G20全面增长战略的实现,习主席专门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创新发展方式,二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三是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这些建议,既着眼于当下又放眼未来,体现了大国的高瞻远瞩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切实履行成员义务的责任与担当。

  认真研究这三点建议,就会发现其思路和内涵与中方在APEC北京会议上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的规划一脉相承,相互呼应。除了继续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拉动效应、重视互联互通在开辟新增长点时的重要作用,是核心主张之一。

  由此,习主席明确提出:“我们支持二十国集团成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支持世界银行成立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并将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途径,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作出贡献。”

  此外,习主席还在峰会期间的不同场合发言,宣布了一系列中方将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中国将采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特殊标准、将定期发布石油库存数据、将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并重申计划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这一系列的重要承诺,尽管具体内容和影响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中国对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的决心和信心。

  实事求是地讲,G20峰会诞生之初,确实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力挽狂澜。但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转折的关键时期,G20的发展同样面临着“集体转型”的问题,即如何由危机应对的短期行为转变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长效机制?

  G20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正如习主席所说,让G20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全球增长的“催化器”、全球经济治理的“推进器”。当然,G20要实现这一目标,还任重道远。

  考生关注:

2015年考研写作冲刺备考 2015政治分析题答题万能模板
2014年每月时事政治 2015考研准考证打印入口 更多2015备考攻略>>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