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09-01-10 08:36:49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35题2小题: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挑战总需求。目前我国最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政治选择1-10 34213  22134

  多选 21-25 1234 134 234 134 1234

  26-30 23 12 124 24 123

  31-33 1234 1234 234

  36. 题目是: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深入的具体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

  一.是要正确认识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即社会的主要矛盾。他指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因此,“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二.是要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邓小平在理论上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明确提出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的方式,解决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具体体制中存在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和环节,找到了解决矛盾,推动现代化进程发展的正确途径。

  三.是从中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现状和国际时代特征出发,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现代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源泉。

  四.是邓小平根据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

  36题第二问

  我国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

  积极的财政政策

  1、拉动内需 2、加大投资 3、促进出口

  宽松的货币政策

  1、降低基本利率 2、央票暂停发行 3、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4、降低房贷门槛 5、为国家大量的投资项目提供贷款

  目前我国最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什么是政府支出,就是如政府出钱购买,象现在的40000亿的刺激内需政策。现在采取积极的,而非紧缩的财政政策。说明现在市场流通性匮乏,需要政府调节,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市场流通性,刺激投资和需求。就目前中国的情况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为了防止经济增长大幅回落。稳定经济。

  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挑战总需求。如利率,银行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去年末和今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处于高位,国家一直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频频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就是为了收回流通性,控制通货膨胀。

  下半年,通胀得到控制,但是经济下滑风险加大,于是得将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可以如此简单的理解,政府采取宽松(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就是刺激经济,提高投资和消费,但是同时可能会造成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而紧缩的政策会抑制通货膨胀,也会抑制经济发展。因此看来经济得稳定,不热也不冷。所以我们的政策得~稳定和谐~。采取两边摆的态度。来适应经济的发展。

  政治 华佗那个题

  答案:第一现象和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显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内在的 稳定的必然的联系。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与本质既对立又统一,对立表现在:现象是表面的,外在的丰富而易变的 可以为人的感觉器官所把握 本质是内在的,深层的 稳定的 解主人的思维才能认识。

  现象是事物 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方面 本质则是一般共同的东西它是事物的全体。二者同一表现他们互相依存 现象表现本质 本质决定现象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