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择校择专业正文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3-08-21 02:04:52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华南理工大学1956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查看更多华南理工大学信息《《《

  学校研究生教育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力量坚实,教学环境优越。现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3个博士点,176个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工程硕士(25个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风景园林硕士法律硕士建筑学硕士金融硕士保险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教育硕士、城市规划硕士等15个专业学位授予权。现有两院院士6人,双聘院士26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长江学者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博士生导师578人,硕士生导师1069人。

  学校研究生教育特色鲜明。秉承“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国际化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创业型人才,先后建立了33个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科研成果《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研究生教育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呈多元化发展。近年来,我校研究生在各种全国性的科技大赛,如挑战杯、机器人大赛、数模竟赛、电子设计竞赛、国际企业管理全国挑战赛等大赛中屡获佳绩。2011年我校研究生在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各项学术科技竞赛中成绩突出,共获得国际级竞赛奖项1项,国家级竞赛奖项44项,包括一等奖(金奖、冠军)6项、二等奖(银奖、亚军)8项、三等奖(季军、铜奖)21项。学校自2007年9月起全面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的研究生合作培养,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等国的研究生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都选派优秀研究生出国学习和进行科研及学生交流活动。

  截至2011年底,学校在校研究生17175人,其中学术型学位博士研究生2462人,全日制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7502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099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4112人。我校毕业研究生深受社会欢迎,最终就业率高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各层次的研究生,广泛分布在机械电子、通信、电力、建筑、化工、材料、轻工等领域,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社会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将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术立校、开放活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把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查看更多院校信息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