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择校择专业正文

森林培育专业介绍-跨考考研

最后更新时间:2013-09-30 08:00:00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森林培育专业介绍

来源:跨考教育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30日跨考考研网研招网跨考论坛
摘要:跨考教育编辑悉心为您整理了森林培育专业介绍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森林培育学是林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森林营造和抚育更新的理论及技术。该专业学习森林培育学、多元统计分析、高级植物生理学、经济林栽培学、高级森林生态学、运用生态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等。

  2、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培育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林业;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学风严谨,勇于开拓;服从国家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森林培育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及开拓创新能力;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3.身心健康。

  3、专业方向

  01林木种苗培育理论与技术

  02工业用材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03生态公益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04城市林业

  05经济林(果树)栽培和利用理论与技术

  4、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

  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注:各个学校专业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二、就业前景

  传统的森林培育专业主要以研究造林为主。但是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森林培育专业结合生态学、园林学发展了一些边缘学科,如城市林业,研究林木与城市环境(气候、土壤、地貌、水域、动植物、居民住宅区、工业区、活动场所、街道、公路、铁路、各种污染等)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培育、管理城市植物,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对于一些热门专业来说该专业是有点冷门的,就业情况也不是太好。

  三、就业方向

  该专业学生的就业一般为林业局、林业站、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大专院校。毕业生能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

  四、推荐院校

  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五、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相似专业

  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六、课程设置(以中南林学院为例)

  森林培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有:

  公共学位:计算机语言、运筹学

  专业学位:多元统计分析、高级经济林栽培学、高级森林培育学、现代生物技术、高级植物生理学、高级林木遗传育种学、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

  必修:科技文献与论文写作、教学实践

更多精选内容请关注:空间
或微信:kkkaoyan

跨考教育(粉丝18.7万)

更多
  • 魔鬼集训
  • 精英计划
  • 复试
  • 私密1对1
  • 保研
跨考精品课程推荐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