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择校择专业正文

[湖南科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08-02-22 23:40:24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湖南科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湖南科技大学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湘潭工学院和湘潭师范学院两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实行中央与湖南省共建、以湖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涵盖理、工、文、史、教、法、经、管等8大学科门类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在曾孕育了毛泽东、彭德怀、齐白石等一代伟人的古城――湖南省湘潭市。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24000余人,设有19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点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

  学校占地3100余亩,建筑面积63万多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原值4.5亿余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1亿余元;藏书125万余册,中外期刊2918种,建有多种期刊集成数据库和电子阅览室;已建成了较先进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远程教学系统。学校共有106个实验室(中心),其中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为国家级培训中心;工程检测中心获国家建筑工程壹级实验室资质、桩基工程检测和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资质;机械设备维护实验室、分子构效关系实验室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中心、基础化学实验室是湖南省示范性实验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校现有中国古代文学等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自动化等5个省级重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产业经济研究和邓小平理论研究2个省级研究基地、采矿工程等7个国家管理专业以及高等数学等9门省级重点课程。

  学校现有教职工2359人,其中专任教师1391人,全国首届高校教学名师1人,教授130人,副教授和其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64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00余人,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学科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校还聘请了52名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7名。

  近五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8项;出版专著341部,公开发表论文7107篇。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我校在中国科技论文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名2001年为96位、2002年为94位,发表论文被《ei》、《sci》收录231篇,其中《ei》收录论文数1999年居全国高校的58位、2000年为64位、2001年为45位、2002年为92位。《cstpcd》国内论文380篇,排名94位,国内被引307次,排名98位。学校主办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科版)》是《ei》源刊、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九五”期间,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以及香港地区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联系。1997年以来,学校共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3次,先后派出了100余名中青年教师赴国(境)外进行学术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及进修和攻读学位。

  学校是湖南省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和教师教育基地,历来重视教学质量,较早实施素质教育,首创扬长教育。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应届毕业研究生考取重点大学博士率达60%以上,在省学位办每年组织的学位论文抽检中,我校历届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价均在良好以上,其中,2002届毕业生学位论文全部评为优秀。

  学校在保持并发扬原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切实强化“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学术强校”的办学理念,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全校师生正以崭新的姿态、高昂的士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高素质科技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和应用科学技术研究基地而努力奋斗!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流。”湖南科技大学正以她雄厚的办学实力、优良的育人环境和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有志青年前来学习深造。

  报考须知

  一、报考准备:报名前,考生应及时关注网上信息:查询2005年攻读硕士研究生招生有关政策、报考专业、考试科目等相关信息,准备网上报名。

  二、报考日期和时间:10月8日至10月31日,每天8:00~23:00.

  三、报考步骤:考生必须在全国统一规定的报考日期(10月31日晚23:00以前)内,上网填报本人准确无误的报考信息,全部实行网上报名。

  (1)10月8日~10月31日,考生自行登陆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认真查阅网上报名的有关规定,自行选定考点,输入网报要求的报考准确信息。考生务必牢记系统为考生提供的报名号和考生本人确定的密码。

  (2)11月10日~11月14日,考生必须带本人身份证和报名号,到报考点现场交费、照相,办理报考确认手续。

  四、报考条件(以教育部下达文件为准)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2)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含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可跨专业报考。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的人员的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五、招生规模:拟招收340名(含非定向、定向,委培和自筹经费研究生)。各专业所列招生规模均含非定向、定向、委培和自筹经费研究生,确切的招生规模和培养方式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

  六、各专业的招生人数在录取时可视生源情况校内适当调整。

  七、我校各学科、专业业务课考试科目指定的参考书目,我办不负责代购,请考生自备。

  八、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日期为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统一时间(见准考证)。

  九、初试科目:按国家教育部规定,入学考试中的初试科目为4门,分别为政治理论(不分专业,计100分)、外国语(计100分)、基础课(计150分)和专业基础课(计150分)。各科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按国家教育部规定,外语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在复试时由我校组织实施。

  十、复试科目:在考试科目的备注栏中,以“※”号开头注明。复试时进行外语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

  十一、加试科目:跨学科专业报考的本科生和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复试时需加试两门报考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加试科目在复试通知书中注明。

  十二、考生考试资格的认定:拟在复试时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不予复试,也不予录取。具体实施方式以国家教育部规定为准。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