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择校择专业正文

河南共11.1万考生参加2011年考研 居全国第三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1-01-13 06:53:38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全国151万人 郑州超过4万人河南11.1万人

        1月15日~16日,作为国家级大考——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将如期举行。今年,河南共有11.1万余名考生报名参加考试,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三位,创历史新高。针对这种情况,河南今年出台多项防考试作弊举措。省招办主任杨智磊表示“比高考还要严格”。

        我省超11万人报名,郑州超过4万人

        尽管考研已渐趋理性,但2011年考研大军依然很庞大。全国151万人报名参加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这是研究生报名人数在2007年下降后的连续第四年增长,增幅达7.9%。

        今年,我省考研大军也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达到了111421人,比去年增加12045人。考生最多的是郑州,超过4万人。

        郑州某学院的欧同学今年决定考研,他说,虽然最近就业形势趋好,但毕竟自己学的专业是冷门,递出去的简历基本石沉大海。所以希望通过考研,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一报名参加今年研究生考试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所在班级差不多一半的学生都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当前就业形势紧张,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难,所以打算不急于就业,先练好内功。

        隐形耳机将无处躲藏,让违规者“无处遁形”

        据省招办主任杨智磊介绍,我省今年将人防技防并用,严防严惩并举,防范和打击考试舞弊,努力确保考试安全、顺利。与往年相比,除了继续实行跨省辖市异地派遣、定点巡视考试、计算机随机编排考场,今年还将在全省大部分考点考场实行电视监控,全省通过招生考试专网对考场情况实行联网监控,视频监控资料在考试结束还要组织力量进行审看,对考试舞弊者坚决追究。

        进考场不能带手机、手表的规定已不新鲜,今年考研期间,我省还新增了无线信号屏蔽器、金属探测器和隐形无线耳机探测器,让违规者“无处遁形”。

        作弊记录将记入考生人事档案

        省招办副主任朱玉山说,今年20多个省辖市及扩权县市无线电管理部门也将出动信号检测车辆和设备,对考场周边无线信号进行监控,对可疑无线信号要迅速查明并及时阻断。

        需提醒的是,考生作弊的代价将会更大。我省规定,对作弊考生,今年的惩罚不仅仅是影响其录取,其作弊情况还将记入考生的诚信档案和人事档案,且下一年度也再不允许其报考。对于违法者,将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深度分析

        就业下移

        挤占“岗位”

        记者了解到,虽然企业要人时越来越重视个人能力,但企业对名校学历的青睐并没有减少。通过企业招聘人才所问的问题,也不难发现这一现象。而研究生这个敲门砖,也是报名考研学生络绎不绝的原因之一。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张俊领教授表示,目前,不少用人单位眼中依然是学历至上,明明是专科、本科毕业生就可以胜任的工作,偏偏要招聘硕士生。

        张俊领说,“研究生做的工作是本科生的,本科生做专科生的工作,并以此下移。这个现象确实值得研究”。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