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择校择专业正文

刘加平:研究生不是学生,是合作者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0-04-22 11:18:45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导师简介】
        刘加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绿色建筑理论与设计、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建筑节能、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的再生以及乡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曾主持“被动式与主动式太阳房组合优化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项,参与主编的《建筑物理》是该专业国家统编教材,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同时还参与主编了《城市环境物理》、《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等著作。

        “对建筑学的感悟 从研究窑洞开始”
        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专业时,刘加平总是习惯于从建筑学的三重属性开始,“建筑学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同时具备了技术科学属性、社会学属性和艺术属性”。“绿色”、“生态”、“节能”是刘加平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对于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就是他花了整整四年时间,全身心投入的“黄土高原绿色住宅示范基地新型窑居建筑”项目。

        建筑不是凭空想象建造出来的。1996年,刘加平带着自己团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提供的90万元科研经费,一头扎进沟沟壑壑、崎岖不平的陕北黄土高原。经过对延安的反复实地考察,了解窑洞建筑历史文化背景,走访大量窑户了解他们的想法,刘加平数易其稿,几经修改,在保留传统窑洞冬暖夏凉特点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解决其空间形式单一、采光不足、通风不畅等问题,当上下三层、每层三孔、院内花草繁茂并能利用太阳能热水的新型庭院式窑洞矗立在枣园村民的眼前时,刘加平笑了:“我想要做的,就是把窑洞变成老百姓喜欢的、符合现代居住理念的、对国家生态环保有利的建筑”。

        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延安新型窑居建筑,给刘加平带来了不少荣誉:建设部颁布的“华夏建筑科技奖”、“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联合国“世界人居奖”提名奖,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立20周年纪念册》20个重要成果之一。

        最令刘加平感到自豪的,是这个项目“改变了延安人民对窑洞的看法”。以前窑洞是贫穷落后的象征,只有穷人才住窑洞,但是在2000年之后,延安各式各样的新型现代化窑洞层出不穷,成为本地居民引以为荣的一大特色,成为西北现代建筑文化理念的标志。在反馈回来的40户问卷调查中,环保节能造价低廉的新窑洞“各项指标都优于传统民居”。在与延安百姓的一次闲聊中,刘加平开玩笑说:“老乡,你这个窑洞花了3.7万,我出5万你卖不卖?”这位老乡用纯正的陕北话笑着说:“8万都不卖!”

        “我带的兵是‘八国联军’”
        由于刘加平所带的建筑技术专业在全国高校不设本科,所以他的研究生全部是跨专业考生,他们来自建筑学专业、采暖通风专业、结构工程专业、化工专业,甚至计算机专业和英语专业。刘教授戏称:“我带的兵是‘八国联军’,八个学生中可能会有五、六个不同专业。”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后互补性加强,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团结协作,显示出不可估量的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刘加平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在一起。他最突出的教学方法就是“真题真做”,用他的话来说,“这是训练研究生、博士生的最好方法”。所谓“真题”是经过专家论证的在国家省部立项的有经费支持的项目。优秀的研究生、博士生团队在实际项目中充分发挥自己本科专业的优势,每人负责应用基础问题的一个方面,然后汇总到一起通过设计、示范工程最后建成。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将理论用于实际,而且互相补充、互相学习。

        说起刘教授,学生们都肃然起敬,不仅仅因为他在学术界的威望,更多的是因为他平等对待学生的态度。

        “八国联军”中的一员刘大龙在说起刘教授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他对刘教授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研究生已经不是学生了,而是合作者”。的确,在刘加平眼里,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学术上是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的。刘教授上课的教室就是自己的办公室,一包烟,一杯茶,三五个学生,大家围坐在一起,经常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而新的观点、新的思路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小刘说刘教授其实也有严厉的一面,只是这种严厉不是表现在犯错误时对他人的责骂,而是自己为影响整个团队的进度感到深深的自责。

        “我是一个性情中人”
        刘加平说如果把恋爱分成“一见钟情”和“用各种指标衡量”两种,他属于前者,因为自己是一个“容易激动的性情中人”。说完这句话他哈哈大笑,透出关中人特有的质朴与豪爽,“容易激动的人敏感性比较强,在一段时间内更容易专注于一件事情”。

        性情中人做事情通常是一阵风式的,但刘加平可以把这阵风坚持下来并且持之以恒。热情与坚持这看似矛盾的两方面,在他身上却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刘加平第一次去西藏出差,发现昼夜温差极大的西藏地区由于电力紧张,冬季竟然没有暖气,但他发现当地富足的太阳能资源完全可以成为替代资源用于取暖时,一个关于西藏地区建筑采暖和节能的课题在刘加平脑海中冒了出来,他兴奋不已。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提案并没有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刘加平没有过多解释,他带着自己的“八国联军”和争取到的210万课题经费一头扎进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当他第七次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时,一位政府官员握着刘加平的手说:“我援藏三年了,第一次碰到一个自己拿着钱来西藏做事情的人,令人敬佩。”刘加平的真诚与坚持不但使该项目顺利完成,而且感动了西藏人民。

        生活中的刘加平从容、乐观,喜欢思考,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是积极想办法去解决,一如他做科研的态度。学术之外,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别人都不去的地方旅游”,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去体会另一种心情。在刘加平办公室的书柜上贴着一张彩笔画,画着一只卡通熊和小松鼠放风筝,是一个叫胡昕的小朋友送给他的,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新年好啊刘大伯,看看小松鼠,点头打招呼……刘加平说每次看到这张画“都会觉得生活充满乐趣”。

        【对话导师】
        学习建筑,踏实最重要
        求学?跨考:您是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对他们有哪些要求?
        刘加平:简单地说,“因人施教”。打个比方,学生就像我的五个指头一样,参差不齐,不可能用一把尺子要求他们。但有一点,每个人进步的“量”是等同的。经过硕士阶段的学习,除了要达到硕士基本要求外,每个人在专业领域都应该有长足的进步,这是我所要求的。换句话说,我的学生进门的时候存在差异,毕业的时候依然存在差异,但是每个人都有进步,都是合格的硕士毕业生,我就满足了。

        求学?跨考:从主观上讲,您个人喜欢哪种类型的学生?
        刘加平:就个人而言,我喜欢态度认真、用心做事的学生。我们学工科做建筑,不需要那种天才式的绝顶聪明的人,大家能读到研究生、博士生层次,个人素质差异并不很大,所以做人是最重要的:踏实肯干,能为自己热爱的专业投入全部精力。

        求学?跨考:对跨专业的学生,您有何建议?
        刘加平:跨专业也有相近专业和相远专业之分。对于相近专业的考生来说,首先要基本了解建筑技术专业,其次要对该专业有一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是比较容易跟上节奏的。对于相远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专业的综合性很强,需要补充很多基础知识,包括技术类的科目以及社会学类的科目,要提前准备,不然学习起来会很吃力。其实,全国高校本科都不开设建筑技术专业,所以我的研究生基本上都是跨专业考来的,而且有的跨度比较大,像化工、计算机甚至英语专业的都有,不用过于担心。

        求学?跨考:9月份新一批研究生就要开学了,您对即将入校的研究生有什么建议?
        刘加平:其实每年迎接新生我都会对他们说这样一段话:研究生不是大学的六年级、七年级(建筑学本科五年),不能把研究生当成是大学生的延续。必须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方法重新开始一个新阶段的学习。在这个阶段,学习的方法跟本科不同,目标更不一样,因为研究生在毕业时要具备在本领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这就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有创造性思维,不思考肯定不会有创新。再一个要具备融合知识的能力,将独立的每一门课综合起来加以运用,这是最重要的。没有以上的准备,那就是继续读本科七年级、八年级而不是研究生了。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