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择校择专业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硕士招生介绍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5-06-13 00:32:33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为便于大家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硕士招生介绍,大家在备考同时,阅读相关的信息,会给大家的考研带来很多的帮助。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硕士教育中心是在全国金融硕士(MF)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我院着力打造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金融硕士专业教育品牌。中心以提供最前沿的金融实务课程为教学内容;以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依托,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其他系所,着力培养具有金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杰出专业人才。

  我院金融硕士教育中心主要负责MF教育的招生、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心下设招生外联部、教学管理部、学科建设部、学生管理部和实习中心等。

  1.社科院的品牌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国务院直属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政府的主要思想库和智囊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唯一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她是我国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设置与研究生教育体系最完整、历史最悠久、国内一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我院最大的综合优势,即是将金融实践人才培养与政治、法律、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和国际关系等领域的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具有广阔视野与多学科交融的金融机构管理精英与实践型金融专业人才。

  2.独具特色的精品课程

  我院金融硕士课程具备系统而精练,新颖而实用的特点。课程针对银行、投资、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行业的专业人士与拟进入以上金融机构从业的各类人士,设置了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主要以当前国内外最为重要、社会最为急需的金融理论以及实践业务为主,辅以一系列热门金融专题讲座,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现代金融理论与实践要诀。

  3.强大的师资队伍

  在理论教学方面,我中心邀请具有极高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的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授课并参与指导学位论文,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扬教授,著名经济学家王国刚教授、王松奇教授、金碚教授、高培勇教授、黄晓勇教授等。在实践指导方面,我中心则邀请各中央金融监管机构、各大商业银行总部,以及国外著名投资银行等一流金融机构最负盛名的学者型领导担任,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货币政策、金融管理和金融实务操作方面的经验。

  4.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式

  金融硕士的教学方式力求与国际接轨,采用课堂讲授、案例研讨、情景模拟、名家论坛、项目作业、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同时为把握现代金融管理的真谛,我们还将计划安排学员前往美联储、美国花旗银行、纽约证券交易所、NASDAQ、香港联交所等境外著名金融机构作实地考察,开展现场教学。

  2015年,我院金融硕士招生计划为45人,欢迎广大考生报考!

  联系方式:

  联系人:孙老师、程老师

  联系电话:010-81360807010-81360827

  通讯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硕士(MF)教育中心

  邮编:102488

  考研不仅仅是对大家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是对大家信息量的一个考察。只有大家平时多积累相关的信息,在考研时就能从容面对。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